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别名:腹壁血栓静脉炎,Mondor病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腹壁浅表静脉因血栓形成而致的静脉内膜炎症,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1939年Mondor首先报道此病,故又称Mondor病。Mondor曾对病理作了较细的观察和研究,证实本病为闭塞性静脉内膜炎。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浅在条索发病初期胸腹壁多有一处浅在小索条,以后逐渐延长,上腹壁可延至胸壁达腋窝;下腹壁走向腹股沟处。

2.疼痛: 在发现条索的同时,患者常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成为患者就诊的原因,病程长者亦可无自觉症状。

3.胸腹壁可见皮下浅在条索,质坚硬,局部无红肿,用手指将条索一端拉紧时,在皮肤上可出现一凹陷性皮肤浅沟,如将两端拉紧,在皮肤上可出现条索状隆起,局部有程度不等之压痛。

多数病人因发现胸腹壁浅在条索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而就诊,病程短者多有自发痛。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外伤(50%)

病因不明,发病前常有皮肤软组织等,由于受到外界物体的侵蚀所致损伤的外伤史。如乳房手术,脓肿切开和局部压迫等有关。

感染(45%)

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类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并非生物的传染性物质,例如普恩蛋白等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结核病,感冒和肝炎等感染性变态反应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发病机制

文献报道早期病例的病理标本中,可见血管壁的变性反应性改变,索条中心管腔中有淋巴样物质,没有红细胞成分,并缺乏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故认为是淋巴管轻度炎症所致,国内张氏等通过病理观察,发现在急性病例的管腔中有变性红细胞及新鲜血栓,故认为本病是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病变,病程由15天~15个月不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多数病人因发现胸腹壁浅在条索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而就诊。具体表现为胸腹壁可见皮下浅在条索,质坚硬,局部无红肿,用手指将条索一端拉紧时,在皮肤上可出现一凹陷性皮肤浅沟,如将两端拉紧,在皮肤上可出现条索状隆起,局部有程度不等之压痛。

鉴别诊断:

流行性肌痛: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病毒分离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具有节省、快速和准确的优点,而避免了血清学方法所遇到的血清型繁多的困难进行诊断。

以及与肋间神经痛、胸腹壁肌肉拉伤等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仅用抗生素或局部热敷可能改善,对于无效病例可加用局部理疗。

手术治疗:病情有进展者,可手术切除部分条索。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五神汤加减。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桃仁、红花、牛膝。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②脉络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

方以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共用可达瘀血去脉络通、疼痛止之效。发生于下肢者可加牛膝,发生于上肢者可加桑枝;肿胀者加滑石、桂枝通阳利水;红肿者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浮肿晨轻暮重者加升麻、黄芪升阳利水。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清热通络汤加减。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茯苓、车前子、生苡仁、白花蛇舌草、丹参、炮甲珠。

方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生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炮甲珠活血散结消肿,肿胀明显者,皮色光亮者,加土茯苓、泽泻;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②脉络湿瘀: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方药:活血通脉饮加减。药用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方以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清热利湿通络。痛甚者加炮甲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素体阳虚,畏寒肢冷者,去银花,加桂枝、细辛、附子温阳;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

③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渗湿,活血化瘀。

方药:健脾通络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片、扁豆、白术、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方以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片、扁豆、白术健脾利湿;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

加减可参考上述两型。

二、中成药:

(1)凉血解毒丸:1丸,3次/日,适用于脉络湿热证的患者,配合二妙丸内服有一定的疗效。

(2)活血止痛散:每次6g,3次/日,适用于脉络瘀阻的患者,可活血、通络、止痛。

(3)金银花、益母草、白茅根各100g,水煎代茶饮。

(4)野菊花、金银花各100g,生甘草20g,水煎代茶饮。

(5)大黄蛰虫丸:每次9g,3次/日,适用于各型有血瘀证者。

三、针灸:

(1)体针:上肢取极泉、曲池透少海、神门、合谷;下肢取髀关、阴包、血海、支沟、三阴交、太冲,均用泻法。

(2)耳针:常用穴为心。肝、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神门以及与下肢相对应的穴位,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身体虚弱者可用王不留行籽压穴,不时揉按之。

(3)梅花针:2.5%碘酒涂擦患部, 75%酒精脱碘,沿疼痛部位轻轻叩刺,然后再拔走罐或闪罐,有一定的疗效。

(4)水针: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丰隆、阳陵泉等穴,以丹参注射液4ml,每次注射2穴位,每日一次,各穴位交替轮流应用,得气后注入药物,每15~30天为一疗程。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桃仁功用:桃仁味苦甘,性平而润,入肝、心、大肠经,有破血去瘀、润燥滑肠作用。能活血、行血、消散瘀血。食法:桃仁去皮、去尖,放酒中浸一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次,每次15粒,以黄酒或开水送服。  

2、龙眼功用:龙眼味甘性平无毒,入脾、心经,有开胃益脾之功效。龙眼肉可滋补强壮、安神补血,是补血益心的佳果。可用于治疗体衰、气血不足、产后血虚和脑力衰退等症。适用于脉管炎各型病人。

食法:

①龙眼肉9克、花生米连红衣15克,水煎服。

②龙眼肉5枚、莲子15克、糯米30克,熬粥食。早晚各一次。  

饮食原则 

1、热毒伤络型病人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2、气血两虚型患者,他们通常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这些人在静脉炎的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用。  

3血瘀阻络型患者可进食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  

4、应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白菜等含维生素C较高的蔬菜,瘦肉不限,每天临睡前服用一袋新鲜牛奶或香蕉。  

5、急性感染期,忌辛辣、鱼虾、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6、夏季应忌羊肉、狗肉等热量较大的食物。  

7、不宜进食鲤鱼、虾、蟹、生鸡等“发物”。  

8、忌烟酒。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在生产和生活中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防止感染,一旦发生本病要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常规检查:胸腹壁可见皮下浅在条索,质坚硬,局部无红肿,用手指将条索一端拉紧时,在皮肤上可出现一凹陷性皮肤浅沟,如将两端拉紧,在皮肤上可出现条索状隆起,局部有程度不等之压痛。多数病人因发现胸腹壁浅在条索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而就诊,病程短者多有自发痛。

2、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检查:浅静脉超声所示病变区皮下脂肪内不可压缩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管状结构。

3、组织病理检查:为非特异性血栓性静脉炎。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①扩展性静脉血栓形成:如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有向上发展至股、髂以至下腔静脉的可能;

②血栓栓塞:如肺栓塞,可发生在血栓形成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

③静脉炎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当静脉瓣严重损害时,侧支循环又未充分建立,即容易发生严重情况,首先是小腿下部水肿,逐渐发生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最后发生淤积性皮炎,淤积性皮下硬化症和淤滞性溃疡。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