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mucosa necrotica recurrens periadenitis)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以复发性、疼痛性溃疡为主,愈后留有明显瘢痕为特点。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口腔科
  • 需做检查:
    浆细胞  免疫病理检查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涂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7-14天
  • 治愈率:
    65%-75%
  • 患病比例:
    0.002%-0.003%
  • 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多见于儿童,年轻人,有口腔溃疡复发史,初发为粟粒大小,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具有疼痛的红色小结节,数天后结节增大变硬,溃烂,形成干性坏死,坏死脱落后呈现火山口样溃疡,愈后形成瘢痕,溃疡数目一般为1个亦有2~3个者,一般经1~2周即可治愈,但易复发。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同复发性口疮,为其中严重而顽固的1型。

(二)发病机制

同复发性口疮,为其中严重而顽固的1型。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西医治疗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减少复发。亦可给抗生素,碘胺类及皮质类固醇药物,以控制病情蔓延,缩短病程。局部外用类固醇软膏,0.5%金霉素甘油等。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中医治疗

法宜清热解毒,方用解毒清热汤加减。慢性复发病人宜在上述处方加用补气养血药物,或用扶正消毒饮治疗。

激光或X线照射治疗。长期不愈的溃疡或疑有癌变时,可手术切除,切除后应送病检。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心脾积热主要表现为口唇、齿龈或舌上溃疡或疱疹,疼痛重,甚至拒乳或拒食,伴烦躁哭闹、流涎、大便干结等症,治宜清热泻脾。可选下术方:

1)竹叶饮:鲜竹叶一把,洗净,入水加冰糖适量,煮沸片刻,代茶饮。

2)灯芯草煎:灯芯草3根,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适量,代茶饮。

3)萝卜鲜藕饮:白萝卜500克,鲜藕500克,洗净切碎,榨汁含漱,每日3~4次。

4)荸荠汤:荸荠250克,洗净,加水与冰糖适量煮汤,代茶饮。

5)番茄汁: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洗净纱布包绞汁液,含漱,每日数次。

6)金橘煎:金橘数个,水煎代茶饮。

7)西瓜汁:用西瓜绞汁,频频饮之。

8)野蔷薇煎:野蔷薇花20克,加水及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9)家庭常用中成药: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雾剂等,可涂患处以促进口疮愈合。

2.虚火上炎临床特征为口疮反复发作,口疮数量少,疼痛较轻,伴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治宜养阴清热。

1)人参莲子汤:太子参1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水煎20~30分钟,喝汤食莲子。

2)生地莲子心煎:生地9克,莲子心6克,甘草6克,水煎频服。

3)细茶10克,泡浓茶1杯,含漱口腔,每月10余次。

4)玄参15克,麦冬9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5)吴茱萸15克研细末,用醋调成糊,敷两足心,用布包裹。每晚用,次日早晨取下,连用2~3次。

饮食原则

1、多吃蔬菜、水果,如绿叶菜、苹果、香蕉、木瓜、柚子、猕猴桃等。

2、宜吃宜吃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的食物。如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少食辛辣和油腻食品。如少吃辣椒、生葱、生蒜、猪肉、羊肉等.

4、忌烟、酒。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食狗肉,羊肉,鸡肉,橘子,荔枝,龙眼肉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不至过度疲劳。避免精神高度紧张,学会放松自己,使身心都能得到有效的调整。

2、饮食要合理,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和油腻食品。如少吃辣椒、生葱、生蒜、猪肉、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如绿叶菜、苹果、香蕉、木瓜、柚子、猕猴桃等。当口疮发生后,试着“素食”几天,并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国光苹果较其他苹果含维生素C高,所以,吃国光苹果比较好。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组织病理:似复发性口疮,为非特异性溃疡,炎症反应明显,早期真皮内围绕小唾液腺小叶及导管有多数淋巴细胞浸润,以多形核细胞为主,有少数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血管未见改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主要与口疮的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