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变应性口炎

变应性口炎是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指过敏性体质的机体通过不同途径(如接触、口服或注射等)接触变应原所致。按照病因主要分为:药物过敏性口炎和接触性口炎。药物过敏性口炎属I型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时也可表现为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顾名思义,药物是本病发生的外因,而药物的种类,其中的杂质,给药途径,积聚作用及抗原性等诸多因素与本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药物的抗原性是引起本病最重要的原因;接触性口炎属Ⅳ型变态反应,所接触物质本身对口腔粘膜本无刺激性,即有刺激性也很微弱,一般情况下不致引起损害,但对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此物质作为一种变应原,可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病。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口腔科
  • 需做检查: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皮肤斑贴实验  涂片
  •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2-4周
  • 治愈率:
    98%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口腔粘膜损害常先于皮肤发生,有时亦可同时发生,患者应用某种药物后可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发作的潜伏期稍长,复发者则缩短,有时可在24h内发病。

1、口腔粘膜

发病于口腔粘膜时,患者首先感觉局部灼热不适,口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损害,如常见在唇、颊、舌、腭等处的粘膜上出现充血,水肿,若有水疱发生,由于言,食时的摩擦运动而迅速破溃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并有渗出,此时,患者即感疼痛。

2、皮肤

发病于皮肤时,则好发于手足、颜面、出现红斑、丘疹等,如重复使用致敏药物,即在原部位出现圆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数目多少不一,还可能合并水疱,对此称之为固定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有时,除固定部位外,亦可在新部位发疹,局部灼热,胀痒,一般持续1周左右,而后消退。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1、药物过敏性口炎

属I型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时也可表现为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顾名思义,药物是本病发生的外因,而药物的种类,其中的杂质,给药途径,积聚作用及抗原性等诸多因素与本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药物的抗原性是引起本病最重要的原因,药物大多数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属于半抗原,它必须与机体内蛋白质结合后变成全抗原时才成为变应原,首次使用药物后,一般不发病,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即可产生变态反应,一般在接触变应原后24~48h发病。

抗生素制剂,解热镇痛类药,安眠镇静剂,磺胺药制品等四大类是引发药物性皮肤-粘膜炎症反应最为常见的药物,临床问诊中,有的患者难以忆及有关致敏药物应用史,这可能因为有的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其药物结构式是相似的,例如磺胺药物,普鲁卡因和对氨水杨酸几种药物中均含“苯胺“核心,因此,使用过磺胺者可在首次接触普鲁卡因时发生变态反应;又例如自然界中存在青霉菌,可使人致敏,故有时虽首次注射青霉素者亦发生了变态反应。

2、接触性口炎

属Ⅳ型变态反应,所接触物质本身对口腔粘膜本无刺激性,即有刺激性也很微弱,一般情况下不致引起损害,但对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此物质作为一种变应原,可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病。

口腔科常见的致敏物质如牙托材料甲基丙烯酸甲脂,自凝丙烯酸脂,银汞合金;其它如泡泡糖和合成橡胶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近期有用药史,发病与用药有明显的联系并应了解有无既往过敏史;口腔损害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渗出;此外注意皮肤上若有固定药疹时,则有助于确诊同时也可有眼或阴部损害。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变应性口炎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1)寻找可疑的致敏药物,并立即停止使用;追溯近几天的食谱,有无进食含有药物进补的药膳饮食。

(2)补充液体、维生素,以加速致敏原的排出,并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抗组胺药物,可选用苯海拉明口服,或给息斯敏口服。

(4)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作用,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5)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缓慢静脉注射,以减少渗出。

2、局部治疗

应用消炎、止痛、抗感染的药物,如局部可贴敷各种抗生素药膜,或涂布2.5%金霉素甘油,敷中药散剂如溃疡散等,疼痛严重者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含漱或涂布0.5%达克罗宁溶液以止痛。

变应性口炎中医治疗

变应性口炎最好是进行中西结合治疗,但是,中医只是进行症状的缓解一般用点逍遥丸,疏肝理气养血,加点活血的药,如三七粉或是云南白药。另外按揉脚部太冲穴,可以帮助调理气机,减轻症状。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做好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改善环境,避免或减少污染,避免被动吸烟。经常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或用乳酸、食醋、中药苍术等熏蒸消毒。与病人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婴儿4g/kg、幼儿3g/kg、儿童2.5g/kg)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避免各种对口腔的损伤性因素。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各方法按其简便可行、可靠性依次介绍如下:

1、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测定机体变态反应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根据受试物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直接用原物作试剂,将试液浸湿纱布,或将受试物置于纱布上,置前臂屈侧,其上用稍大透明玻璃纸覆盖,四周用橡皮膏固定48小时取下试验物并检查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受试部位无任何反应;“±”可疑 皮肤出现瘙痒或轻微发红;“+”弱阳性 皮肤出现单纯红斑、瘙痒;“++“中度阳性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强阳性 皮肤出现显著红斑丘疹及水疱。

2、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取家兔的嗜碱粒细胞加患者血清和可疑致敏物质之溶液混合一起孵育,如患者血清中有过敏性抗体IgE,则发生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数200个嗜碱粒细胞,如有30%以上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即为阳性反应。脱颗粒细胞的改变为细胞肿胀失去正常圆形,胞核清楚颗粒溶解消失或自细胞内溢出。此法简便、灵敏可靠,有助于确定Ⅰ型变态反应。

3、致敏物质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

取患者的淋巴细胞加可疑的致敏物质,并设对照组,观察淋巴细胞转化情况。转化细胞>50%(返祖细胞)即表示属阳性反应。

4、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取患者白细胞加可疑致敏物质,观察白细胞移动抑制情况。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与特异抗原相遇,释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使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受抑制时,为阳性反应。如实验组/对照组<0.8U,表示有抗原反应。本法亦可协助确定致敏物质。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可并发口腔炎等疾病。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