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白斑病为少见的膀胱内病变,好发年龄40岁左右,女性多见。该病表现为膀胱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一般位于膀胱三角及颈部,偶尔可侵及整个膀胱黏膜。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不易与慢性膀胱炎鉴别,据认为,膀胱白斑是正常尿路上皮对毒性刺激的一种反应,为癌前疾病或预示着在膀胱其他区域存在恶性病变,因此,应重视对该病的诊断、监察和治疗。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本病。
女性多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及尿淋漓不尽,并伴有排尿不适,病程中无或少见血尿,发热及腰痛。
因临床表现与慢性膀胱炎难以区别,对于有反复尿路刺激征,抗炎治疗无效的病人,需进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活检为惟一确诊方法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血吸虫病膀胱病人易发生膀胱白斑,可能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鳞状上皮化生所致。
慢性膀胱炎(30%):慢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膀胱结石(30%):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它可以分为原发性膀胱结石和继发性膀胱结石。前者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多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多发于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膀胱结石现已呈下降趋势,后者则是指来源于上尿路或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在经济发达地区,膀胱结石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且多患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而在贫困地区,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少见。
留置导尿管(30%):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本病。
发病机制
膀胱黏膜出现单个或者多发性散在白斑,大小不一,从直径0.2cm直至侵及整个膀胱壁,新病变软薄,呈蓝灰或者灰白色,旧病变较厚,呈乳白色,斑块外形不规则,边缘稍隆起,表面无血色,增生上皮的表面,常覆盖着厚层的角蛋白,移形细胞转变为鳞状细胞,减少了细胞间的滑动功能,因而妨碍膀胱的正常膨胀和收缩,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肌肉增生,病灶周围水肿,充血。
1、尿液检查:除有血尿者外,大多数患者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均为阴性。
2、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多正常。
3、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三角区、两侧壁有大小不规则、边境清楚、稍高于正常黏膜的突起,呈灰白色或微黄色,未见血管,可见角质碎片浮动。
4、病理检查:活检后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化生,显著角化,棘皮层内陷,细胞不典型增。
膀胱白斑病西医治疗
1.首先去除慢性致病因素,如膀胱结石应予碎石或手术取石治疗。
2.经尿道膀胱镜电灼或YAG激光照射有一定疗效,但常不能根治,须密切随访。
3.放射治疗可作为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单独使用疗效欠佳。
4.使用膀胱镜对病灶处直接注射醋酸泼尼松或者醋酸异氟泼尼龙(氟氢泼尼松)有一定疗效,注射间隔为1周~1个月,可注射数次。
5.冷冻疗法也可试用。
6.必要时可施行病灶部位膀胱黏膜剥脱术。疑有恶变者可考虑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
7.膀胱灌注法,李元仲等(1988~1990)使用冻干卡介苗120mg加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1次/周,共6次,以后半月1次共6次。为2疗程疗法共治疗5例,治愈4例,随访半年至1年未见复发。治疗机制推测与激活体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使局部产生严重炎症的毒性效应引起病变的表浅组织细胞缺血、坏死、脱落,而后移行上皮修复有关。该治疗的副作用为患者在灌药后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灼痛、费力以及低热不适等症状,但均可在24h以内缓解。冻干卡介苗(卡介苗)灌注操作简单,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预后
本病易复发,术后应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膀胱镜检查若发现创面。
已覆盖黏膜,光滑,并有少量血管出现。取活检证实黏膜表层为移行上皮细胞,可认为痊愈。
膀胱白斑病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证:辩证要点小便频数、涩痛、灼热,尿血或尿浊,或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小蓟饮子原方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等。
处方: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炒)、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 炙甘草。用量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15剂为一个疗程。
2.阴虚湿热证:辩证要点尿血,或伴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粘腻,肢体困重,消瘦,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滋阴清热化湿。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去皮)、丹皮、知母、黄柏、白茅根、竹叶、车前子。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15剂为一个疗程。
3.脾肾气虚证:辩证要点尿血,血色淡红,小便余沥不尽,或有涩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处方: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芡实、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15剂为一个疗程。
4.气阴两虚证:辩证要点尿血,尿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面色淡红或颧红,舌苔薄,苔少或有裂纹,脉弱而数。益气滋阴。五阴煎加减。
处方:女贞子、墨旱莲、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熟地、山药(炒)、扁豆(炒)、炙甘草、茯苓、芍药(炒黄)、五味子、人参(西洋参)、白术(炒)。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15剂为一个疗程。
5、气虚血瘀证:辩证要点尿血、血色紫暗或夹块,少腹刺痛或胀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虚而涩。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党参、莪术、土茯苓等。
处方:黄芪、党参、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丹参、牛膝、三棱,莪术、红花、僵蚕、土茯苓、地龙、水蛭、全蝎,蜈蚣3条。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15剂为一个疗程。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苡仁30g,赤小豆30g,煮成稀粥食用,常服,抗癌防癌。
2、银耳20g,水炖服,每日1次,抗癌防癌。
3、鲜马齿苋120g,兔肉250g(切块),加水煮熟,盐调味,饮汤食肉,常服,抗癌防癌。
4、粳米lOOg煮粥.调入菱粉30-50g。红糖适量,常食抗癌。
5、丝瓜100(洗净刮去皮、切块),鸭血块lOOg.加调料煮熟食之,能清热利湿解毒,防治膀胱癌。
6、鲜葡萄榨汁lOOg,鲜莲藕榨汁lOOg,鲜生地榨汁60g,混合放瓦罐中煮沸,调入适量蜜糖温服,可用于膀胱癌血尿及尿痛。
7、鲜萝卜lOOg切片,用白蜜腌一会,放铁板上炙干,再蘸蜜反复炙,至50g白蜜炙尽。冷后,细嚼慢咽,再喝两口淡盐水,治膀胱癌尿痛。
8、甘蔗250g(斩细块),白茅根100g切小段,共用布包好,与绿豆100g加水同煮,至豆熟烂,去蔗和茅根,饮汤食豆,亦可加适量冰糖,用于膀胱癌血尿明显者。
9、赤小豆30g,粳米50g,共煮粥。将熟时放入鸡内金末15g,再煮至粥成即可,早餐食之,辅治膀胱癌合并感染所致尿道疼痛,下肢疼痛。
10、西瓜1个,葡萄干1碗,在西瓜近蒂部切下一块:把洗净沥干的葡萄干倒入掏松的瓜瓤里,再将切下的瓜块盖上;糊以泥巴封住,置阴凉处,待10天后除去泥巴,揭掉盖子,倒出汁液,即为含微量乙醇、清香甘甜的葡萄酒,可用于膀胱癌排尿困难或兼水肿者。
11、在日常膳食方面,大量摄入水果、蔬菜的人,膀胱癌发生率下降,尤其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莱、菜花、萝卜、白菜、油莱、荠菜以及猕猴桃、无花果、香蕉、大枣等鲜果者。膀胱癌与脂肪的摄入呈正相关,而与维生素A类和胡萝卜素呈负相关。
1、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紧张、恐惧、失望等不良心态,引导其忘掉疾病,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多种治疗。
2、保持会阴区特别是尿道臼的清洁,预防感染。
3、膀胱白斑病病因尚不清,了解膀胱白斑病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膀胱白斑病的危险,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膀胱白斑病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膀胱白斑病的机会。
1、尿液检查:除有血尿者外,大多数患者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均为阴性。
2、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多正常。
3、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三角区、两侧壁有大小不规则、边境清楚、稍高于正常黏膜的突起,呈灰白色或微黄色,未见血管,可见角质碎片浮动。
4、病理检查:活检后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化生,显著角化,棘皮层内陷,细胞不典型增。
本病可合并腺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