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哮喘发作,称为药物诱发哮喘 (drug-induced asthma,DIA),包括无哮喘病史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后引起哮喘发作以及哮喘患者由于应用某些药物而诱发哮喘发作或使哮喘加剧,药物性哮喘中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诱发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AIA)。据国外统计,DIA在哮喘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5%,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占77%;而AIA占NSAIDs诱发哮喘中的2/3,占所有DIA的50%。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好发于中年女性,少见于儿童,其典型症状是服药30min~2h内出现结膜充血,流涕,颜面及胸部皮肤潮红,热疹,恶心,呕吐,腹泻,偶有荨麻疹,同时伴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停止,这类患者治疗反应较差,故一旦发作,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和哮喘合并存在,则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三联症(Samter’s Syndrome)。
(一)发病原因
有鼻炎(10%),鼻息肉(72%),鼻黏膜肥厚(81.2%)的病史,患者因上感,痛经,而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哮喘。
(二)发病机制
1.AIA的发病机制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为公认与环氧化酶/5-脂氧合酶失平衡有关,阿司匹林优先阻断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生成;但阿司匹林不阻断5-脂氧合酶,大量未能被环氧化酶利用的花生四烯酸底物则通过脂氧合酶生成大量的白三烯(LTC4,LTD4,LTE4),后者是强有力的支气管收缩剂和促分泌素,此为“shunting假说”,支持该学说的研究结果为:①AIA患者鼻分泌物,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三烯的含量增高,②预先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药能部分甚至全部阻止阿司匹林诱发的哮喘。
2.其他药物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抗生素和含碘造影剂诱发哮喘的机制为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麻醉剂和肌松剂的作用机制亦属于此,但它们亦可直接引起非IgE介导的组胺释放。
(2)正常药理作用:β受体阻断剂,胆碱制剂,组胺类药物因其本身正常的药理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3)活化补体系统:含碘造影剂除通过变态反应引起DIA外,还可通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补体系统,从而释放过敏反应毒素而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支气管痉挛。
(4)药物对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刺激:各种粉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垂体后叶粉,色甘酸钠粉剂,在吸入时可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平滑肌痉挛。
(5)结构相似学说:许多诱发哮喘的药物分子结构中均有类似的苯环结构,这种结构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6)乙酰化理论:一些药物可通过乙酰化作用使体内某些蛋白质变性,这种变性的蛋白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引起变态反应。
(7)增加内源性腺苷浓度:双嘧达莫(潘生丁)能阻断内源性腺苷的摄取,使其水平增高,而腺苷是支气管的强烈收缩剂。
诊断要点
药物诱发哮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有明确的用药史。
2.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天出现哮喘发作。
3.因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者除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
4.停药后给予相应治疗能使大多数哮喘缓解。
5.既往用此药有类似发作,或下次再用此药或同一类药物时可再次出现哮喘发作。
根据以上特点,不难作出药物诱导哮喘的诊断,对于怀疑此病,但病史不确切者,可进行激发试验,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可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有一定危险,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作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抢救准备的条件下实施,其具体做法是在3天内从3mg或30mg小剂量开始口服阿司匹林,服药3h后测定肺功能,若FEV1下降≥20%则为阳性,若阴性,则继续口服60mg,100mg直至600mg,为缩短试验时间,可进行赖氨酸-阿司匹林吸入试验:在350min内每间隔45min吸入11.25~360mg/ml的赖氨酸-阿司匹林,每次4喷,此方法较口服简便易行,时间短且更安全。
鉴别诊断
应与心源性哮喘,变异性哮喘相鉴别。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西医治疗
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阿司匹林20mg,2h后口服40mg,以后每隔2h增加40mg直至160mg,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如无反应可每天服用最终剂量。脱敏后患者仍应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以保持脱敏效果。此项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在每天口服325~650mg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发作哮喘,并使其对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发生交叉脱敏。对于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AIA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亦有助于控制AIA。
药物诱发哮喘总的治疗原则:一旦怀疑哮喘病人为药物性哮喘则立即停用可疑的致喘药物,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等处理,并酌情给予抗组胺药,β受体激动药,静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若患者是因类固醇激素诱发的哮喘则不用),对重症哮喘应及早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预防DIA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这类药物。
对于AIA,急性病例按上述原则处理,慢性病例可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若合用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酮替芬可减轻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和5-脂氧合酶抑制药亦有一定疗效。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患者,可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阿司匹林20mg,2h后口服40mg,以后每隔2h增加40mg直至160mg,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如无反应可每天服用最终剂量。脱敏后患者仍应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以保持脱敏效果。此项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在每天口服325~650mg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发作哮喘,并使其对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发生交叉脱敏。对于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AIA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亦有助于控制AIA。
预后:
阿司匹林哮喘严重者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发紫,最严重者可因休克、窒息而死亡。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数据。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食疗保健
过敏性哮喘食疗
1、白萝卜麻黄汤
原料:新鲜白萝卜1000克,麻黄5克。
制法:
(1)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
(2)麻黄打成细绒去灰,煮熬30分钟后,其药汤同萝卜入粉碎机搅拌成泥状,用干纱布过滤取汁即成。
服法:代茶饮。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2、银杏粥
原料:银杏肉5克,梗米60克,白糖15克。
制法:将银杏肉,粳米掏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煮熬成粥,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功效:止咳平喘。
3、萝卜粥
原料:白萝卜500克,梗米60克,白糖10克。
制法: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粳米掏净,加水适量,武火烧开,至饭熟时放入萝卜块,再用武火煮熬成粥,放入少许食盐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4、萝卜饼
原料:白萝卜250克,面粉250克,瘦猪肉100克,生姜15克,葱白15克,食盐30克,植物油50克,味精10克,白糖10克。
制法:(1)将萝卜洗净,切成碎块,瘦猪肉洗净,生姜,葱白洗净,上物一同入绞肉机内绞成肉馅,拌入味精,食盐,白糖;
(2)将面粉加水适量,和匀,制成面皮,包入肉馅成形;(3)将植物油入干锅内,烧至八成熟,投入萝卜饼,烘熟即成。
服法:每日2~3次,每次100~200克。
功效:化痰、止咳。
5、椒贝蛋肺汤:
白胡椒0.5克,川贝母10克,鸡蛋1个,猪肺喉150克。将川贝母及白胡椒共研为细末,和鸡蛋清一起调匀成糊,灌入洗净的猪肺喉中,然后用线结扎管口,置入锅内,水煮至熟,吃猪肺喉饮汤。
6、白果煲鸡:
白果150克(去壳)和嫩鸡肉300克,用猪油同炒熟,加入适量水、盐、味精、葱段,文火再煲半小时,即可食用。
7、生姜芥菜汤:鲜芥菜250克,洗净切碎,生姜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8、萝卜马蹄汁:白萝卜、马蹄去皮捣汁各50克,炖热服。
9、麦芽糖豆腐萝卜汤:豆腐300克,麦芽糖刃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沸食用。
饮食禁忌
1、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
2、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米、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之品;
3、对素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因其性温化热,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物。
4、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
5、在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以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6、许多食物如鱼虾(海鱼)、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对此,在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或高度可疑为过敏原的食品。
7、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油腻之品,因其可助湿生痰。
8、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
9、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食物有鸡蛋黄、公鸡、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或笋干)、花生、咸菜、辣椒、胡椒;糖精、香精、色素、巧克力;雪糕等冷饮、汽水等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日常预防
预防:
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患者,可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阿司匹林20mg,2h后口服40mg,以后每隔2h增加40mg直至160mg,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如无反应可每天服用最终剂量,脱敏后患者仍应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以保持脱敏效果,此项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在每天口服325~650mg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发作哮喘,并使其对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发生交叉脱敏,对于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AIA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亦有助于控制AIA。
支气管肺泡灌洗, AIA患者鼻分泌物,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三烯的含量增高。
如临床特征符合本病,但病史不确切的可进行激发实验。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