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化脓性甲沟炎常见病

化脓性甲沟炎(pyogenic paronychia)系甲周围皮肤组织急性或慢性化脓感染,呈现红肿、化脓或结痂,伴有明显疼痛。本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亦有白色念珠菌或其他细菌引起者。多继发于局部外伤、撕裂,嵌甲挫伤、逆剥(肉刺)或剪甲过深等损伤。水浸过久、各种理化性刺激以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等均易发生本病。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  细菌学检验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 传染性:
    交叉传染
  • 治愈周期:
    7-10天
  • 治愈率:
    95%
  • 患病比例:
    0.023%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急性甲沟炎 初起甲沟轻度红肿、疼痛及压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化脓,且可演变为甲周围炎或甲下脓肿,疼痛加剧,甲下见有黄色脓液积聚,甲与基底部分离。

2、慢性甲沟炎 病程慢性,拖延旬日,甲沟有轻度红肿、疼痛、甲小皮剥脱,少量脓液由甲沟流出,甲的边缘和甲沟处变黑,且可逐渐产生结节状或蕈状突起的炎症肉芽组织,不时分泌出脓液,易擦伤出血,部分甲受损,甲变形缩小,甲上有纵脊或横沟,甲下有脓液潜行,严重时,甲可以完全松动,脱落。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且常继发于局部外伤、撕裂、咬伤之后,但亦有无局部外伤史者。慢性甲沟炎多由于经常受到潮湿浸渍,如厨师、鱼商、洗衣或缫丝工人,致使皱襞浸软,使之易与甲廓分离,而遭到化脓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及普通变形杆菌等的感染。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急性甲沟炎

(1)常继发于局部外伤、撕裂及咬伤之后。

(2)初起时甲沟轻度红肿、疼痛及压痛。

(3)可自然消退或化脓,严重者可演变为甲周围炎或甲下脓肿、疼痛加剧。

2.慢性甲沟炎

(1)工作中经常受到潮湿浸渍历史。

(2)病程慢性,甲沟有轻度红肿、疼痛,甲小皮脱落,严重时甲沟流脓,甲松动脱落。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化脓性甲沟炎西医治疗

1、急性甲沟炎 早期尚无脓液形成时,以三角巾高托患肢,可外用杀霉菌剂及杀菌剂如制霉菌素软膏与新霉素软膏交替使用。若有脓液积聚时,可沿甲沟作一纵形切开,排出脓液,若甲下已有脓肿,则可将指甲拔除,全身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2、慢性甲沟炎 早期可按急性甲沟炎处理。当有过多的炎症肉芽组织时,可手术切除甲缘过多的肉芽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甲床。

化脓性甲沟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一、勿服食可疑食品或药品,并留心排便正常与否

有的人对某些药品或者食品过敏而引起荨麻疹,所以患者对自己所服用的食品和药物都要留心观察,若确定是对哪种食品或者药品过敏,则应该完全避免摄入。若患者排便异常,也应引起注意。

二、若是鱼虾类食物所致可用紫苏

若是因为吃鱼、虾、蟹而出现荨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鲜的紫苏叶,或者饮用紫苏叶的煎煮汁。作法是以干燥后的紫苏叶5克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三、发疹严重时应禁食会使荨麻疹恶化的食物。

像不新鲜虾、蟹、蟑鱼、蚵鱼贝类,或者竹笋、糯米、巧克力、咖啡、香辛料、砂糖等,在出疹时皆应禁止食用,而容易有荨麻疹的人要时常注意食用这些食品。此外造成荨麻疹的食物更应禁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出现全身症状或继发急性淋巴管炎时,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慢性甲沟炎可产生肉芽肿。对于严重感染病例,细菌可经感染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脓毒血症而并发高热、气促、心慌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化脓性并发症。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