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与疖病(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是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症,复发、多发性疖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后者常迁延难愈,以青春期和成人期多见,男多于女。
皮损初发为鲜红色圆锥状高起的毛囊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结节表面紧张,浸润显著,触之坚硬,以后顶端化脓,中心有脓栓,脓栓脱出,排出脓血,经1~2周后愈合,遗留持久瘢痕,好发于颜面,项及臀部,亦常见于上唇,外耳道及鼻前庭,腋窝及头部。
化脓未成熟破溃前,自觉疼痛较剧烈,发于外耳道疼痛尤甚,化脓破溃后疼痛减轻,发于鼻,唇等部位者,症状较严重,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因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并与颅内血管相通,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应特别注意,切勿挤压。
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化脓,也可并发淋巴管炎。
(一)发病原因
疖的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患者鼻腔或会阴部常有葡萄球菌,常为本病复发的病原。
(二)发病机制
本病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密切相关,皮肤擦伤,糜烂等均能使细菌易于侵入繁殖,皮脂溢出可诱发本病,此外,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功能缺陷或降低者易伴发疖与疖病。
中医辩证
慢性多发性疖病,可反复多次发生,此起彼伏经年累月不愈。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系内蕴湿热,外感毒热之邪,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而发病。
2.辨证分析 本病初起为红肿疼痛明显,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微数,辨证属于湿热内蕴,复感毒热之邪。
鉴别诊断
1.脓疱疮 多发于露出部位,损害以脓疱为主,破后结痂,愈后不留瘢痕,多发生在学龄前后的儿童,传染性强,易在夏秋季流行。
2.毛囊炎 为浅在的针头大小毛囊炎性脓疱,自觉瘙痒或灼痛,炎症浸润不深,无中心脓栓。
3.化脓性汗腺炎 多见于暑季,好发于小儿头皮,系汗腺排出口化脓所致,常与红痱,脓痱伴发,似疖但无脓栓。
4.痈 患处浸润明显,表面有多个脓头,形如蜂巢状,疼痛剧烈,全身症状较重。
疖与疖病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病情较重或有发热者可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或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局部治疗: 原则为杀菌、消炎、促进吸收。早期炎症浸润,宜外涂软膏,如10%~15%鱼石脂,疖疮软膏或贴敷纯鱼石脂。必要时外加热敷以促进收口,早期轻症者应以促进吸收为原则,浸润显著者可促其化脓,脓肿形成后可切开排脓。脓肿未形成时严禁挤压。
3.物理治疗: 早期可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音频电、氦氖激光等。对多发疖病,可用紫外线(次红斑量)照射。
疖与疖病中医治疗
1.热毒蕴结证:患处突起如锥,灼热疼痛,或有发热、口渴,舌淡红,苔黄,脉数。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暑湿热郁证:见于夏秋季节,患处结块如锥,单个或多个,灼热疼痛,胸闷纳差,小便短少,舌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滑数。清暑利湿、解毒消肿。清暑汤加减。
3.正虚邪恋证:散发于全身,局部色暗红,脓水稀少,此起彼伏,迁延不愈,伴发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扶正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1、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食疗
方1 蒲公英粥
组成:鲜蒲公英90克(干品45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疖肿,局部皮肤潮红,次日肿痛,根脚很浅、舌红者。
方2 凉拌马齿苋
组成:马齿苋500克。
用法:马齿苋洗净,放入沸水中烫数分钟,取出略挤干,切碎,加入香干末、糖、盐、味精、麻油拌和,分次佐餐服用,也可空腹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疖未成脓时,局部潮红,也可用于夏天预防疖肿。
方3 天然白虎汤
组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靠皮处用匙刮汁,每天2~3次,每次2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暑。
主治:疖肿早期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金银花饮
组成:金银花15克。
用法:金银花用开水冲泡待凉后当茶饮,每天5~6次,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疖肿中期,局部出现红肿痛者。
方5 山药粥
组成:山药粉9克,大米若干。
用法:山药粉放人大米内煮粥吃,并加牛肉汁佐餐。
功效:健脾养阴。
主治:蝼蛄疖,体虚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者。
来源:顾伯康,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
方6 绿豆汤
组成:绿豆100克。
用法:绿豆洗净,加水looo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煮烂,分次服用,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疖肿,局部皮肤红肿,根浅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7 炒西瓜皮
细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去红瓤及外皮,切成条状,用盐少许拌匀,1~2小时后用素油炒食或麻油凉拌食之。
功效:清热解暑。
主治:疖肿,伴见胸闷、气虚,口干欲饮者,并可预防中暑。
日常预防
增加机体抵抗力,注意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并消毒,避免搔抓,有瘙痒性皮肤病应积极治疗,少食甜食,禁饮酒,不要任意挤压排脓,尤其是发于上唇部者,对慢性复发性疖肿患者要耐心寻找病因,如发现体内有慢性病灶,贫血,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
组织病理:表现为深毛囊周围炎,毛囊周围脓肿,内含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菌,晚期有浆细胞,异物巨细胞,毛囊及皮脂腺均可破坏,当坏死组织及脓液逐渐排出后,真皮的缺损逐渐由新生肉芽组织填补形成瘢痕组织。
面部发于鼻,唇等部位者,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