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1948年由Ackeman首先报告本病,为高角质化鳞状细胞癌,本病的诊断需靠此瘤的临床、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肿瘤生长缓慢,最初呈外生性疣状和蕈样肿瘤,最后侵入深部组织。
有3种主要类型,均发生于浸渍区。
1.口腔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又称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1948年由Ackeman首先报告,本病罕见,仅占口腔恶性肿瘤之4%~9%,其发生与烟草(特别是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和不适当的镶牙有关,好发生于男性老人,临床表现呈白色菜花样损害,齿龈亦可受累,亦可侵入颊部和(或)颌骨。
2.生殖器肛门区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of the genitoanal region)
亦称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尖锐湿疣,1925年由Buschke和Loewenstein首先报告,大多数病例由HPV6或HPV11所引起,本病占阴茎恶性肿瘤之5%~25%,临床上呈菜花样乳头瘤样增生,最常见于男性龟头和未环切的包皮处,最后侵入尿道,也见于女阴及肛门区,损害可形成溃疡及漏管,常散发臭味。
3.跖部疣状癌(plantar verrucous carcinoma)
又称穿掘性上皮瘤(epithelioma cuniculatum),病因不明,在已报告的13例跖部癌的浅表上皮中,电镜下5例找到病毒样颗粒,增生的细胞核抗原研究,亦提示其细胞类似巨大疣或尖锐湿疣,大多数临床医师认为此肿瘤为高角质化的鳞状细胞癌,小剂量放射治疗慢性感染或炎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本病最初很像难治的跖疣,为隆起性团块,倾向于向深部穿透性生长,形成很多深隐窝,充以角质物和脓液,隐窝类似兔穴,故称为穿掘性上皮瘤,肿瘤最终可穿透跖筋膜,甚至可破坏骨和侵犯足背皮肤。
(一)发病原因
病因目前还不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本病的诊断,重要的在于活检取材要大而深,才能观察全貌而确定。临床上本病与经典鳞癌及尖锐湿疣不易区别,也应注意鉴别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因此需要作仔细的病理检查。
疣状癌西医治疗
(一)治疗
切除为最好的疗法。有些病例需采用Mohs显微外科。放射疗法可引起间变,不应采用。
(二)预后
跖部疣状癌,本病最初很像难治的跖疣,为隆起性团块,倾向于向深部穿透性生长,形成很多深隐窝,充以角质物和脓液。隐窝类似兔穴,故称为穿掘性上皮瘤。肿瘤最终可穿透跖筋膜,共至 可破坏骨和侵犯足背皮肤。
疣状癌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3)忌烟、酒。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恶化。
组织病理:大而深的活检为诊断本病所必需,其浅表部分一般与疣相似,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良好,呈嗜酸性淡染,胞核小,瘤呈宽索状侵袭,中央常有充以角蛋白的囊肿,大而呈珠状,向下增生压迫胶原束并将其挤向一侧,甚至在肿瘤的深部亦无核的不典型性,个别细胞角化和角珠,不过有些病例特别是口腔,偶尔也在生殖器肛门区和跖面处的疣状癌,最终也可表现核的非典型性和表皮失去极性而发展成真正的鳞状细胞癌,在罕见的情况下,口腔,生殖器和跖部疣状癌,可见局部淋巴结转移。
可侵袭深部组织,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