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胃炎常见病
别名: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acute purulent gastritis)指由化脓菌引起,以胃壁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胃部疾患,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或化脓性胃炎,由Cruveilher于1862年首先报道。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常以急腹症形式发病,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腹痛可渐进性加重,坐位时疼痛有所缓解,卧位时加重,此为本病具有特异性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呕吐物可由脓性液变为脓血性液,尚可出现腹胀,腹膜炎体征及黑便,但多无腹泻,病程后期可出现休克征象,与细菌毒素造成的感染中毒及失血,失液有关,严重病例休克出现较早,预后不良,除早期外常有腹膜炎体征,腹部较膨隆,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上腹部为重,如炎性渗出液较多,可有炎性腹水,表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但罕有大量腹水,肠鸣音在早期亢进,以后则渐弱或消失。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黏膜受损(30%):

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憩室,胃癌,胃内异物等,使胃黏膜受损,咽下的致病菌直接由受损黏膜侵犯胃壁。饮酒,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低胃酸或无胃酸,常为此病的诱因。

致病菌(30%):

患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骨髓炎等疾病时,致病菌通过血流进入胃壁。在患胆囊炎,腹膜炎时,致病菌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胃壁。

化脓菌(30%):

化脓性胃炎是因为化脓菌侵犯胃壁所致,约70%的病原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埃希杆菌。

发病机制

1.发病部位 化脓性损害以胃远端1/2为常见,亦可遍及全胃,但很少超过幽门或贲门,病变部位主要在黏膜下层,并向黏膜及浆膜侧扩散,有时可出现穿孔。

2.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范围有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1)弥漫型:临床多见,胃壁暗红色,呈弥漫性增厚,挤压胃壁时可见脓液流出,但很少超过贲门或幽门,严重者可出现胃腔扩张,胃壁穿孔等。

(2)局限型:多在胃窦部形成局限性脓肿,肉眼观察,可见胃黏膜充血,可有糜烂,溃疡,坏死及出血,显微镜下可见黏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血管充血,胃壁布满纤维性网眼结构,其中含有脓液,并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亦很少特异性指标,故诊断困难,关键的问题是在急腹症时要考虑到化脓性胃炎的可能,再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对诊断或许有所帮助。

1.常有慢性胃部疾患或长期胃部不适。

2.常有不洁饮食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患。

3.发热常与腹痛同步,甚至在腹痛出现前即可出现。

4.一般腹膜炎时患者多不喜活动,而本病患者常躁动,坐位时疼痛较轻。

5.呕吐物多为脓性,以后可为脓血性。

鉴别诊断

1.溃疡病穿孔 初起即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刀割样疼痛,很快波及全腹,发热较迟出现,腹肌呈木板样强直,腹膨隆较少出现,肺肝浊音界减小,腹腔内液体量较多,常为消化液,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胆管炎 腹痛常波及右肩背部,压痛及肌紧张常局限于右上腹,常伴有黄疸,有时于腹部可扪及肿大胆囊,B超检查有重要价值。

3.急性胰腺炎 常有暴饮暴食或酗酒史,腹痛渐进性加重,常累及腰背部,发热出现较晚,血,尿淀粉酶检查有特殊价值。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急性化脓性胃炎西医治疗

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   

1.非手术治疗

通过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积极手术可提高存活率。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或休克时,应积极纠正,同时加强输血、补液等一般支持疗法,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有望痊愈。   

2.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期间腹膜炎未减轻或反而加重,则认为是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有胃蜂窝织炎引流术及胃部分切除术。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以后者为宜。腹腔内应常规注入适量抗生素。如病灶切除及腹腔清理较彻底,可不放置引流。经综合治疗后的化脓性胃炎存活率近70%。   

3.术后处理

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程往往已为中晚期,病情较重,术后应注意以下情况: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肾功能变化,继续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条件允许应给予静脉营养。

急性化脓性胃炎中医治疗

1.食积证

【证候】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吐馊物,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和中。主方:保和丸

【用法】加减:呕吐较著,加苏叶、黄连、枳实、竹茹;呕血,加白及、三七、蒲黄炭;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厚朴。

2.食滞胃热证

【证候】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口渴,肠鸣,泄泻,或有发热身疼,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导滞。主方:枳实导滞。

【用法】加减:一般可加藿香、紫苏、连翘、山楂;恶心呕吐较著,去泽泻、槟榔,加竹茹、陈皮;呕血、便血,去木香、槟榔、泽泻,加地榆、三七、白及、蒲黄炭;发热身疼,去泽泻、木香、槟榔,加银花、柴胡、葛根、防风。

3.寒滞胃脘证

【证候】胃脘胀痛,恶食冷物,喜得温熨,形寒畏冷,口淡厌食,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主方:藿香正气散合良附丸

【用法】加减:苔腻呕恶,去香附、白术,加佩兰、苍术、砂仁;微恶风寒,加荆芥、防风;发热口渴,去良姜、香附、白术,加柴胡、黄芩、连翘。

4.肝胃气滞证

【证候】胃脘胀痛,痛引两胁,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

【主方】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用法】加减:前引两胁,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郁金;恶心呕吐,加枳实、竹茹、陈皮;呕血、便血,去吴茱萸、生姜,加竹茹、三七、地榆。

5.湿困脾胃证

【证候】恶心呕吐,脘腹痞胀、隐痛,口腻纳呆,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化湿和中。

【主方】藿香正气散

【用法】加减:兼恶寒身痛,加荆芥、防风;恶心呕吐,去白术、桔梗,加枳实;腹胀、便溏,去白术、桔梗,加葛根、泽泻、苍术。

6.肝火犯胃证

【证候】口苦胁痛,吐血色暗,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加减:呕血、便血,去泽泻、木通、前仁,加地榆、三七、白及、蒲黄炭;两胁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咽干、口燥,去泽泻、木通、前仁,加麦冬、沙参、石斛、玄参。

7.食毒证

【证候】有食物中毒病史,胃脘拘急疼痛,恶心呕吐,甚或呕血,大便色黑,烦躁不安,或神识昏愦,舌质青紫,脉弦或结代。

【治法】清胃解毒、化瘀止痛。

【主方】黄连温胆汤合加减:呕血、便血量多,去制半夏、陈皮、生姜,加地榆、三七、生大黄、白及;神识昏愦,加服牛黄清心丸;脉结或代,加西洋参、麦冬、蚤休、苦参、丹参。

8.虚寒症

【证候】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少便溏,倦怠乏力,遇冷痛重,得食痛轻,口淡流涎。舌淡苔白,脉细弦紧。

9.阴虚证

【证候】胃热隐痛,口舌干燥,手足心热,渴欲含漱,心中烦热,嘈杂干呕,大便干燥。舌红无苔,舌裂纹少津,脉弦细数。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橙子蜂蜜饮:橙子1只,蜂蜜50克。将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后带皮切成4瓣。橙子、蜂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25分钟,捞出橙子,留汁即成。代茶饮。

2、蜂蜜桃汁饮:蜂蜜20克,鲜桃1个。先将鲜桃去皮,去核后压成汁,再加入蜂蜜和适量温开水即成。每日1~2次,每次100毫升。

3、鲜藕粥:鲜藕适量,粳米100克,红糖少许。将鲜藕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将粳米、藕片、红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4、桔皮粥:鲜桔皮25克,粳米50克。先将鲜桔皮洗净后,切成块,与粳米共同煮熬,待粳米熟后食用。每日1次,早餐食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积极有效的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憩室,胆囊炎,腹膜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多在1×101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出现核左移现象,胃液,腹水,血液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X线腹部平片 显示胃扩张,胃壁内有气泡存在。

2.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 一般应列为禁忌,以免引起胃穿孔,回顾性胃镜检查资料显示胃腔狭小,胃黏膜充血,增厚,黏膜表面脓苔附着,可伴有多发性溃疡。

3.B型超声检查 显示胃壁明显增厚。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急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