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别名:punctateinnerchoroidopathy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是一种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症性疾病,典型地发生于青年女性近视患者,表现为后极部散在分布的黄白色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脉络膜水平,呈自限性过程,通常不伴有眼前段和玻璃体炎症,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良好。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症状 患者主要诉有单眼眼前黑影,闪光感,暗点,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视力下降多为轻度下降(0.5以上),一些患者可有严重视力下降(可降至0.04),无眼红,眼痛等表现,不伴有全身性疾病。

2.体征 典型的改变为双侧眼底出现多发性散在的黄白色圆形病变,50~300µm大小,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脉络膜水平,主要集中于后极部,一些病变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通常于数月后这些病变消退,遗留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紊乱,或遗留下萎缩性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后者以后逐渐变成为凿孔状边缘的瘢痕。

患者眼前段通常无改变,与其他多种类型的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炎症不同,此种病变不会出现玻璃体内炎症细胞。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

(二)发病机制

有关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些学者对患者进行了抗多种病原体抗体,血常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抗核抗体等方面的检查,未发现异常,因此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近视所致的变性疾病,但患者却表现为一种炎症反应,很难用变性的观点来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此病还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此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眼底改变,如散在多发性视网膜下黄白色圆形病灶,无眼前段和玻璃体炎症反应,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眼底出现散在的多发性视网膜下黄白色圆形病灶的是多种脉络膜炎,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症性疾病的共有特征,但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不引起前房和玻璃体炎症反应,此可与其他类型所致者相鉴别,但是仅凭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其他类型的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炎症性疾病并不一定在所有患者均出现玻璃体和前房的炎症反应,因此,掌握不同类型炎症的临床特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等方面的改变对鉴别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在鉴别诊断时尤其要注意与多灶性脉络膜炎和全葡萄膜炎,视网膜下纤维化和葡萄膜炎综合征相区别,3种疾病在临床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如均易发生于青年女性,多有近视,多为双眼受累,眼底病变表现为视网膜下的点状或片状病变,均可引起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但视网膜下纤维化和葡萄膜炎综合征在视网膜下点,片状病变的基础上一定进展为片状或带状的纤维化组织,往往有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而多灶性脉络膜炎和全葡萄膜炎有典型的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炎症,也可引起视网膜下的纤维化,但此种纤维化没有视网膜下纤维化和葡萄膜炎综合征那么显著,这些特点有助于三者的鉴别。

此病尚应与能够引起眼底白点状病灶的其他疾病(如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多发性易消散性白点综合征,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拟眼组织孢浆菌病,类肉瘤病性葡萄膜炎,眼弓形虫病,Lyme病所致的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等)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者不需治疗,但对于出现大量黄斑区点状病变,特别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则应给予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口服,剂量为0.5~1mg/(kgd)。对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目前有3种治疗方法:

1、用泼尼松口服治疗,可延缓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生长,甚至在一些患者可使其消退,所以此种治疗对于黄斑区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尤为适用;

2、激光光凝治疗,主要用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200µm以外的新生血管,发现此种治疗可以使新生血管膜消退;

3、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剥离术,此种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尚需更多的临床病例和更长时间的观察始能证实。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适当的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护,可以缩短病程,预防复发。   

2、患病时需积极医治,且需注意避免情绪刺激,过用目力、过度劳累及熬夜。   

3、注意调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之品,保证足够睡眠,以减少复发机会。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活动性病变早期呈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可见染料渗漏至视网膜下,在出现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时则可见荧光缺损,它还能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发现后极部多发性弱荧光斑。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发生率可达17%~40%,此种并发症是引起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此种新生血管膜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前的神经视网膜下(被称为Ⅱ型膜),易于被手术方法剥脱,预后较好,其他的并发症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发生于活动性病变处,可于数周内消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