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诊断慢性阑尾炎并不容易,其确诊必须建立在排除一切可以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疾病的基础上,因此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右下腹不显或不规则隐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右下腹轻度压痛是主要体征。
慢性阑尾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的病因很多,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反复发作者的以往急性阑尾炎病变多较严重,病史询问中应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如曾併发阑尾炎脓肿或炎性包块史者,诊断价值更大。
2、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和压痛阑尾壁增厚,管腔狭窄,排空受阻易诱发急性感染或有残余感染,常引起右下腹痛和压痛,慢性阑尾炎引起腹痛和轻压痛的部位应与以往急性阑尾炎时相同,仅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3、X线钡餐检查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尤在无典型的发作史时,钡餐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位于阑尾处,尚可排除其他病变,慢性阑尾炎的X线征象为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推动等,如阑尾腔已全闭塞,则不显影,可根据回盲部显影的位置来判断压痛点与阑尾之间的关系。
如以前患过急性阑尾炎,用药治愈后,阑尾壁结疤使阑尾壁变小。同时也能减弱阑尾的蠕动功能。这是导致阑尾炎的病因之一。
阑尾腔内导物(30%):阑尾腔内导物易导致阑尾炎的出现,如粪块、小果核、蛔虫等,这些也都是引起阑尾炎的病因的因素。
淋巴组织肿大(10%):阑尾炎的病因与阑尾壁上的淋巴组织肿大有关,阑尾炎肿瘤等也可以导致梗阻,这也是引起阑尾炎的病因之一;阑尾腔内有许多细菌,发生梗阻后容易引起阑尾炎的发炎,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产生坏死、感染而发病。
发病机制
虽然有人认为阑尾慢性炎症的病理有时不易肯定,但多数仍有较明确的改变,阑尾壁增生肥厚,呈纤维化和粗短坚韧,表面灰白色,阑尾系膜增厚,缩短和变硬,黏膜或浆膜下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嗜伊红细胞浸润,有的还可见到异物巨细胞存在,有时阑尾壁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成一索条与阑尾老化萎缩相似,狭窄和闭塞起自阑尾尖端向根部蔓延,如仅根部闭塞,远端管腔内可充盈黏液,形成黏液囊肿,阑尾慢性炎症后可以自行卷曲,或周围为大量纤维粘连所包围,管腔内存有粪石或其他异物。
诊断
诊断慢性阑尾炎并不容易,其确诊必须建立在排除一切可以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疾病的基础上,因此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
右下腹不显或不规则隐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右下腹轻度压痛是主要体征。
反复(间歇)发作性阑尾炎曾有较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以后间歇性反复发作,但均属亚急性性质,发作时常有反射性胃部不适,腹胀,便秘等症状,比较肯定的为右下腹疼痛和局部压痛,并不严重,多次发作后,右下腹还可以扪到索状质硬的阑尾,触之即痛,因此临床上容易识别,至于无急性阑尾炎发作史者,病史不清,症状体征又不典型,诊断较难,病人往往有经常性右下腹绞痛性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多数为隐痛,平时有较多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食后胃部不适,便秘或轻度腹泻等,均无特点,较多的和较集中的临床表现还是右下腹疼痛和压痛,涉及范围较广,但仍以阑尾点为中心。
对曾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以后症状体征比较明显的反复(间歇)发作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困难,而对无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的慢性(梗阻性)阑尾炎,明确诊断是关键问题,钡灌肠检查帮助较大,最典型的发现是钡剂充盈阑尾,发现阑尾狭窄变细,不规则,间断充盈,扭曲,固定,并可扪到显影的阑尾有明显压痛,有时阑尾不充盈或仅部分充盈,局部有压痛,也可考虑为慢性阑尾炎的表现,此外,阑尾充盈虽然正常,但排空延迟至48h以上,也可作为诊断参考。
鉴别诊断
与慢性阑尾炎需要鉴别的还有妇科的附件炎,通常伴有腹痛,白带增多,多为隐痛,如果长年疼痛,部位不明显,又缺乏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时发时息,多数可能是官能性疼痛,输尿管结石有时也表现为慢性腹痛,肠痉挛,结肠炎等有时也有慢性疼痛。
慢性阑尾炎西医治疗
慢性阑尾炎药物只能缓解,无法治愈。既然是慢性,在治愈之前就有可能复发,且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会反复发作,否则也不称其为慢性阑尾炎了。在怀孕期间也可复发,可导致妇科盆腔炎。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术前须通过钡灌肠造影进一步确诊。
慢性阑尾炎一旦确诊,仍以手术切除阑尾为其治疗方法。如估计粘连较多,或诊断不能完全明确时,应采用右中下腹直肌切口,以改善暴露和便于探查其他脏器。慢性阑尾炎手术既作为治疗,也可作为最后明确诊断的措施。发现阑尾增生变厚、系膜缩短变硬,阑尾扭曲,周围粘连严重,则可证实术前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如发现阑尾基本正常,或稍有炎症表现与临床不符,则应首先详细探查邻近有关器官,如盲肠、回肠末端、右侧输卵管等。在探查过程中如发现有胃十二指肠或胆囊疾病时,则可在上腹部右旁正中另作切口作进一步探查,以发现正确病因而予以处理。手术后随访至关重要,如术后症状依旧,应继续追查可能病因。阑尾切除术后,慢性阑尾炎所引起的腹痛等症状应即消失,如术前症状仍然存在,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腹痛的病因。
慢性阑尾炎中医治疗
方一:
【方药】大黄,芒硝,连翘、银花,红藤,元胡,木香、桃仁,丹皮。水煎服,每日1剂。
【治法】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
【症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
【方药】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大黄,川楝子、丹皮,赤芍,虎杖。水煎服,每日1剂。
【治法】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
【症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三:
【方药】银花,连翘,黄芩、生地、玄参,生甘草,大黄,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冬瓜子。水煎服,每日1剂。
【治法】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
【症状】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方四:
【方药】鲜野菊花,败酱草,紫花地丁。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五:
【方药】白芍,甘草、柴胡各,枳壳、丹皮、黄柏各。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方六:
【方药】地榆、槐花各,半枝莲,甘草,鲜生地,连根葱。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七:
【方药】大蒜60克,芒硝、大黄各刃克。先将大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防皮肤损伤)2小时后去药,再取大黄粉醋调外,敷6---8小时,共为一次,必要时数小时后可重复一次。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八:
【方药】新鲜马齿苋,绿豆。煎汤,分2--3次服下。本方对急性阑尾炎有效。
方九:
【方药】苡米。清水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食,每日1剂。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
方十:
【方药】甜瓜子,白糖适量。将其捣烂研细,用开水冲服。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食疗:(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1、用生姜、芋头等量,芋头削皮切碎,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同搅拌再加入适量面粉,搅如糊状,依患部大小摊于布上贴患部,1日更换2次,3天后即可除痛。
2、鸡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2次服。
3、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煎到100毫升,煎2次混合后分两次服,每日1剂。
4、红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黄15克,水煎后加黄酒1小杯分两次服,每日l剂。
5、银花,公英各50克,丹皮25克,大黄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剂,水煎后分2-4次服。
慢性阑尾炎患者的饮食宜忌
宜
适量饮水。既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液对溃疡面的刺激,同时还可补充因腹泻造成的身体轻度脱水。
调节饮食结构,多吃素、少吃荤;多吃软、少吃硬。少食辛辣油腻的,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营养,加强身体锻炼。
忌
1、 禁止饮酒,忌食生、冷、辛辣食品。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食物。对于温热性质的动物肉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
2、 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
3、 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过劳会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导致病情突然加重。
4、 慎用药物,特别是一些解热镇痛药和消炎药,对胃肠刺激较大,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最好不用或少用。
预防阑尾炎,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
慢性阑尾炎饮食没有太多禁忌,若腹痛发作,及时看外科。
慢性阑尾炎药物只能缓解,无法治愈,既然是慢性,在治愈之前就有可能复发,且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会反复发作,否则也不称其为慢性阑尾炎了,在怀孕期间也可复发,可导致妇科盆腔炎,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术前须通过钡灌肠造影进一步确诊。
胃肠钡透和纤维结镜检查有一定帮助,回盲部钡透如出现显示的阑尾有压痛,阑尾呈分节状,阑尾腔内的钡剂排空时间延长及阑尾未显影等,均为慢性阑尾炎的特征。
纤维结肠镜可直接观察阑尾的开口及其周围的粘膜的变化和活检,尚可对阑尾腔进行造影,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略高,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升高明显,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1.X线钡灌肠检查: 可见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被推动等,如阑尾腔已全闭塞,则不显影,该检查对无典型的发作史者有重要意义,钡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位于阑尾处,重要还在于排除可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其他疾病,如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盲肠结核或癌肿,内脏下垂等。
2.超声检查: 也很重要,用以排除最易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慢性胆囊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等。
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行手术者中约35%术后症状未见改善,均系其他疾病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可见其误诊率之高和术前鉴别诊断的重要。
少数因治疗不及时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阑尾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如并发阑尾系膜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细菌或含菌血栓可沿静脉回流入肝而形成肝脓肿,如果阑尾根部阻塞,粘膜上皮分泌的粘液潴留致阑尾高度膨胀称阑尾粘液囊肿或伴发化脓称阑尾积脓,粘液囊肿穿透阑尾壁,粘膜上皮和粘液进入腹腔后种植在腹膜表面可形成腹腔假粘液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