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法国人称之为反孟氏骨折。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这种损伤,此后即称为盖氏骨折。这种损伤的发生率较孟氏骨折高6倍。本病的检查主要是影象学检查,X片检查时应包括腕关节,明确下桡尺关节脱位情况,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对于一些可能合并有神经损伤的患者还可以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等。
X 线检查:在拍片时,保持腕关节处于真正的侧位至关重要,只有在此位置上舟,月骨与三角骨重叠,尺桡骨远端重叠,才能判断出下尺桡关节是否脱位或尺骨远端是否移位,必要时可双侧对比摄片或复位前后对比以防漏诊。
本病患者移位不明显者,仅有疼痛、肿胀及压痛,前臂旋转活动受限。移位明显者,桡骨出现短缩与成角畸形,下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传导作用)。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西医治疗
闭合复位比较容易。但因肌肉收缩,维持复位的位置却较困难。由于旋前方肌、胧桡肌、拇长伸肌与拇外展肌收缩使骨折远端发生重叠移位,并向尺侧靠拢,因此闭合复位成功率不高。治疗结果很不理想。因此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桡骨骨折应做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使用加压钢板置于桡骨掌面。术后前臂石膏前后托,前臂中立位制动4~6周。去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陈旧性盖氏骨折。如桡骨已经愈合,只有轻度畸形,但有前臂旋转受限及疼痛症状时,应做尺骨头切除术,可改进旋转功能和减轻症状。畸形严重者,必须矫正畸形,以钢板螺丝钉固定的同时植骨。术后不做外固定,尺早开始做前臂功能练习。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外伤,确保人身安全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另外还需注意,对进行治疗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求尽早恢复患肢功能。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片上,桡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由于骨折处分布有血管和和神经,因此本病容易合并有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骨间膜损伤也较为严重。晚期愈合不佳者,可造成手部的畸形,影响手臂的旋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