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1.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持续不变或渐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2.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无任何症状,无甲沟炎,常于甲床皱襞皮肤处见有脱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毛癣菌等引起。其他如革兰氏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都可引起甲癣。真菌性白甲常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偶尔也可以由头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
甲真菌病多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指(趾)甲。现已肯定白念珠菌及短帚霉菌可致甲真菌病。近年来,发现平滑念珠菌等也常可致甲真菌病。
个人因素(30%):个人因素,如不注意个人卫生,爱穿紧身衣裤及不透气的鞋子,年老体弱,等等。往往是先患皮肤癣病,如脚气,再传染到趾(指)甲,但也有少数人先有甲癣,再通过病甲引起皮肤感染。甲癣不仅可自身传染,也可能传染给别人。 虽说癣病并不会侵犯到血液、内脏,但一旦侵入甲板,就形成产生皮肤癣菌感染的温床,而长期患癣病,就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甚至化脓,严重时可影响人的社交、就业,挫伤人的自信心,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能传播给家人、朋友。
其他因素(20%):如握手、使用钞票、握汽车扶手、拿电话等,会将致病真菌传到健康人的皮肤上,成为传染的一个重要渠道。
诊断:
甲下型甲癣由于其真菌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较难诊断。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癣从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
根据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甲癣需与其他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甲改变的疾病相鉴别。例如银屑病的甲病、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白甲症、湿疹、硬皮病、脊髓空洞症、雷诺氏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剥脱性皮炎等均可引起指甲的改变,这些甲病常累及数个指甲且常对称发生。
甲癣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用手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病灶。保持手指、足趾干净,防止感染。改善饮食起居、注意调养精神。
2、积极治疗伴发癣病。
3、抗真菌(达克宁)制剂治疗。
4、手术治疗:拨除病甲,配合外用抗真菌制剂。
甲廯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血虚风燥证:甲板色泽不荣,增厚或翘起,或至蚀呈蜂窝状,舌淡,少苔,脉细。养血润燥。神应养真丹加减。
2、湿热蕴结证:甲板色红,甲沟红肿,或有脓疱,瘙痒刺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二妙散合八正散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用小刀刮除部分已灰化的指甲,用棉花蘸癣药水2号,或复方土槿皮酊浸渍甲部。1次/日,每次10分钟,每隔一周刮除一次,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
2、鹅掌风浸泡剂(大枫子肉、烟膏、花椒、五加皮、皂荚、地骨皮、龙衣、明矾、鲜风仙花、米醋),浸泡。
3、白凤仙花捣烂涂甲上,用风仙花叶包好,日换1次。
4、暑天用鹅掌风浸泡方浸泡。黄柏粉50g,樟脑5g,水杨酸粉45g。上3味药研末过筛,用塑料袋分装(每袋22g)备用。用时加食醋250ml。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1.防止受到传染:避免用公用鞋袜、毛巾及其他洁具;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桑拿、健身房等地赤足行走。
2.改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夏季可使用爽身粉;勤换衣裤、袜子;避免穿着不透气、不吸汗、过紧的鞋袜、衣服等,使汗水可以及时蒸发;尽量减少在过热或过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及时治疗已患有的皮肤癣病,以避免向身体其他部位传染。
甲下型甲癣取病甲做PAS染色易找到真菌,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
真菌性白甲的真菌菌丝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在甲板上部见大量菌丝及不规则形的关节孢子,较甲下型所见菌丝更大更宽。
并发症多:甲癣的患甲暴露于外,一旦受到各种外伤,细菌易于长驱直人,从而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