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共内性斜视(concomitant esotropia)是指无眼外肌和支配神经异常的内斜视,患者眼球运动无明显障碍、双眼分别注视的斜视度基本相等。可以大致分为调节性内斜视(通过戴镜治疗斜视可以控制)和非调节性内斜视(戴镜不能矫正)两大类。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眼科
  • 需做检查:
    视力  眼底检查
  •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3个月
  • 治愈率:
    70%
  • 患病比例:
    0.06%
  • 好发人群:
    儿童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除了眼位偏斜外,多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可能会感知复视、混淆视、视物模糊等症状。另外,幼年发病的内斜视患者很多伴有斜视眼的视力发育异常(弱视)。调节性内斜视在发病早期可表现为内斜视间歇性出现:患儿在看远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没有斜视,在看近或注意视物时出现内斜视。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内斜视的发病与屈光不正和调节关系密切。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

调节因素: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过多的调节负荷可导致过度的集合,可能超过眼球控制正位的能力,从而表现为内斜视,如中度远视患儿常常由于需要动用过多的调节,而导致集合过度而产生内斜视。部分患者也可由于一个单位的调节会产生过多集合,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调节负荷正常,也会由于正常的调节负荷产生过度集合而导致内斜视发生。

解剖因素: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遗传因素: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内斜视,部分内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视功能发育异常因素:双眼维持正位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如果在幼儿时期出现一眼视力很差时,也会导致内斜视的发生。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诊断。

共同性内斜应与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展神经麻痹来鉴别。

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一种水平直肌运动障碍性疾病,以眼球内转时伴有眼球后退,同时向内上或内下偏斜睑裂偏小为特征,并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发育异常的病征。又称Duane综合征。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西医治疗

共同性内斜视治疗目的为矫正合并的弱视、消除复视等视觉干扰症状、恢复双眼正位和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屈光矫正和双眼视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一般均需要给予屈光矫正治疗,对儿童患者应同时治疗合并的弱视。在通过合理的戴镜治疗后还有斜视者,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斜视度、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和屈光度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设计方案。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而通过佩戴屈光矫正眼镜能有效控制斜视,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戴镜时斜视可以控制,取下眼镜后仍可能有内斜视。大部分患儿随着远视屈光度数降低、双眼视功能发育完善,逐渐成年后能达到不戴镜也能控制内斜视的效果。治疗斜视的同时还需要同时矫正伴发的弱视。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highAC/A accommodative esotropia):即一个单位的调节导致了过多的集合效应,而产生内斜视。因此治疗主要通过佩戴眼镜控制调节负荷,如佩戴双光镜或多焦眼镜同时控制看远和看近的调节。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需要同时治疗伴发的弱视。也可眼部点用抗胆碱酯酶剂,即协助去掉高AC/A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焦点镜。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过佩戴眼镜明确和矫正调节部分的斜视,剩余的不能通过戴镜矫正的斜视则可采取手术治疗矫正。需要同时治疗可能伴有的弱视。

4. 非调节性内斜视:这类内斜视与调节关系不大,佩戴屈光矫正眼镜对斜视影响小,则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一般在手术治疗前需要矫正合并的弱视。对伴有较明显远视者,斜视手术后可能需要佩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对维持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益。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加强儿童眼睛保健,合理用眼,避免超负荷用眼;对伴有一定程度的远视者,尤要注意。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视力:明确裸眼和矫正视力,明确有无弱视;对不能合作视力检查者,通过观察双眼分别注视的情况评估患儿双眼视力水平,判断有无弱视。

2.屈光检查:多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俗称散瞳验光),明确屈光度,评估是否需要屈光矫正治疗。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测量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判断为共同性斜视或非共同性斜视,并随诊观察斜视度的变化,利于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4.眼球运动检查:检查双眼和单眼眼球运动,评估眼外肌的功能。

5.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包括视网膜对应功能检查和立体视功能的检查,例如通过同视机检查评估三级双眼视功能,Worth4点灯评估双眼抑制情况;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或随机点画片测定立体视锐度。

6. 眼部检查:完全的眼部检查,明确有无影响视力的眼部异常。

7. 观察有无代偿头位:根据代偿头位的观察,可以帮助评估是否存在斜视或是否合并眼外肌麻痹。

8.测量AC/A值(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共同性内斜视明显影响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和功能,幼年发病的患者很可能会导致斜视眼的视力发育异常;立体视功能受影响的患者,其精细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斜视也会影响儿童和成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发育,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