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盆腔腹膜炎常见病

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扩散以及直接蔓延等方式波及盆腔腹膜,称为盆腔腹膜炎。盆腔腹膜炎多与其他的盆器感染同时存在,尤以输卵管炎最为常见。严重者整个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改变,极少数病例甚至可弥散至全腹,成为弥漫性腹膜炎。有时由于盆腔腹膜炎或腹腔其他脏器炎性病变,脓液积聚于腹腔的最低部位-子宫直肠窝,而形成子宫直肠窝脓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由于急性盆腔腹膜炎很少原发,故发病前多有急性盆腔器官炎症的病史。

病人高热,寒战,体温可达40℃或以上,有剧烈痉挛样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常有恶心,呕吐,活动时加剧;排尿,大便时疼痛,时有腹泻或便秘,病人喜取两腿屈曲卧式,以减轻腹壁紧张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全身衰竭,甚至神志不清,谵妄,昏迷等。

体征:腹壁紧张,强直,板状腹,严重压痛及反跳痛,病人拒按,尤以下腹为甚,因而妇科检查几不可能,即使检查亦不满意,整个宫颈,穹窿触痛明显,在此阶段,医生不应强求作双合诊检查,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血压下降,面色灰白,舌干,出冷汗等,以后发生虚脱,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即可得出诊断,白细胞,中性白细胞数均增高,血沉明显增速。

慢性期则可触及生殖器官与大网膜,肠管粘成表面不平,大小不等的包块,压痛,固定。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急性输卵管炎症播散输卵管急性炎症时,管腔中脓液通过腹腔口溢出,或输卵管周围炎直接蔓延使盆腔腹膜发生炎性病变。

二、继发于盆腔蜂窝组织炎。

三、其他外科疾患如阑尾炎,憩室炎穿孔。

整个盆腔腹膜充血,大量浆液性渗出液含纤维蛋白,变为慢性后,子宫,附件及肠管广泛粘连成团,大网膜从骨盆入口上面像房顶样与其他脏器粘连,形成一包裹性炎性肿块,这种粘连,具有一定的自体防护作用,将炎症局限在盆腔,避免向全腹弥散,盆腔腹膜的吸收能力低于上腹部,并可限制毒素的吸收,然而粘连间隙仍有渗出液存在,有时且有多发性小脓肿遗留,有的可完全吸收,除了紧密粘连外可无遗迹。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穿孔相鉴别,此外,有些疾病有类似急性盆腔腹膜炎的症状,如附件肿瘤蒂扭转,输卵管血肿破裂,子宫肌瘤坏死等等,特别腹腔大出血(如输卵管妊娠破裂)引起的腹膜刺激症状,有时确与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的局部体征极难区别,而少数盆腔腹膜炎扩展到胆囊引起右上腹疼痛与压痛,又易于胆囊炎的体征相混淆,遇此等情况应详询病史,参考全身其他情况(如体温,血压及一般情况等)才能得出诊断。

慢性盆腔腹膜炎多兼有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子宫肌炎病变,故常有慢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的全部症状,治疗原则完全相同,无逐一鉴别的必要。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盆腔腹膜炎西医治疗

一、一般疗法

均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有利于渗出液或脓液积聚于盆腔陷凹处,而使炎症局限。应给予充分的营养及液体输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高效时可物理降温。腹胀严重者,可予胃肠减压。减少不必要的妇科检查,避免炎症扩散。

二、抗生素治疗

急性盆腔腹膜炎患者均应做宫颈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的细菌培养,或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病原菌不清时,可用庆大霉素加甲硝唑,其对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均有效。具体用法为庆大霉素 8万u,日 2次,肌肉注射,0.2%甲硝唑 500ml日 1次,静脉滴注。也可用安灭菌2.4克,加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于晚间加服安灭菌片0.375,以强化药效;此外,先锋霉素B、凯福隆、红霉素、磷霉素钠等均可选用。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首次选用的抗生素的疗效来决定是否予以更换抗生素。一般疗效较好者,可不予更换,而用药3~4天疗效不显著者,则应及时更换。

三、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当盆腔腹膜炎有脓肿形成且脓肿位置已达盆底时,可经后穹窿切开引流,但由于脓肿位于腹腔内,因此,引流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往往不能根治。

2.剖腹清除病灶:盆腔脓肿形成并破裂时,可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情况下,行剖腹探查术以清除病灶,为最有效且迅速的方法。

盆腔腹膜炎中医治疗

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地丁、野菊、连翘、红藤、败酱、赤芍、元胡。腹胀重者加枳实、柴胡;带下黄稠者加黄柏、椿根皮、鱼腥草;腹胀便结者,可加厚朴、大黄;有脓肿形成者,可加大黄、桃仁、冬瓜仁。

中医的其他疗法:

(一)针刺法

1.体针:水道、归来、气海、曲池,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子宫、卵巢、内分泌、神门。

(二)灌肠法

1.红藤、败酱、公英各、桃仁、赤芍。上药浓煎两次,取计400ml,冷却至37℃,早晚两次灌肠。7天1疗程。

2. 红藤、鸡血藤、野菊、公英、地丁、赤芍、金银花。每日1剂,水煎至200ml,冷却至37℃~40℃,保留灌肠。

(三)外敷法

芙蓉叶、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泽兰叶,冰片。共研细末,用黄酒煎,调敷下腹部,每日换药2次。

缓解盆腔腹膜炎的按摩法

盆腔膜炎按摩一式: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盆腔腹膜炎按摩二式:揉按脾俞穴、胃俞穴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从胸骨下端突起,即剑突处向后,再向下数2个突起)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从胸骨下端突起,即剑突处向后,再向下数3个突起)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3掌指关节放在脾俞穴、胃俞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祛湿止带。

盆腔腹膜炎按摩三式:揉按肾俞穴

肾俞穴: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

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温补肾阳,强腰壮骨。

盆腔腹膜炎按摩四式:搓擦腰骶

将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钟,以腰部发热为佳。

功效:强腰健肾,活血通络。

盆腔腹膜炎按摩五式:团摩下腹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逆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调经止痛。

盆腔腹膜炎按摩六式:揉按中脘穴

右手中脘穴: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上脘穴(位于腹中线上,脐上5寸处)下1寸处。

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利湿。[NextPage]

盆腔腹膜炎按摩七式:揉按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

盆腔腹膜炎按摩八式:搓大腿内侧

将左(右)手掌心紧贴在同侧大腿内侧,适当用力搓擦0.5~1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散寒。

盆腔腹膜炎按摩九式: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盆腔腹膜炎按摩十式: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

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盆腔腹膜炎按摩十一式:揉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即脚踝内侧的骨性突出之上3寸处,与绝骨穴相对。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用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调经止痛。

盆腔腹膜炎按摩十二式:搓足心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以右(左)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心约0.5~1分钟,以足心发热为佳。双足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通关开窍。

以上手法每天早晚各做1遍,还应积极配合其他方法治疗。平时注意营养、休息和适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寒凉和潮湿刺激,性生活适度,可以有效的缓解盆腔腹膜炎的症状。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金银花,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吸烟喝酒嗜好的女性要忌烟酒。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注意卫生。首先广大妇女应注意经期、产后、流产后的养生及性生活卫生。

2.避免感染。进行人流、放环,其他宫腔手术及分娩,应到正规医院去,以避免消毒不严格,人为造成感染。

3.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4.阴道有出血时禁止性生活。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体检:急性病容,发热,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或呈板状腹,妇检阴道粘膜可呈充血改变,宫颈处有脓性分泌物,双合诊时穹窿触痛明显,如有子宫直肠窝脓肿时,后穹窿触痛更为明显,或能触及饱满感,波动感,肛检可于直肠前壁摸到波动,膨出部分。

影象诊断:超声检查:有脓肿形成时,经B型超声仪检查可探及肿物,其轮廓多不规则,周围有浓密回声,内为无回声区。

实验室诊断:腹穿及后穹窿穿刺可抽出液体,多为淡黄色,稀薄的血性液体,黄色渗出液或脓液,可送交实验室检验或做细菌培养。

周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血沉加快,宫颈分泌物或血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并发症科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子宫直肠窝脓肿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