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桡骨下端骨折

桡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发生桡骨下端骨折,根据受伤的机制不同,可发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一、伸直型骨折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型的畸形体征,可通知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

二、屈曲型骨折 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吨向背侧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成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

三、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的移位,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可发生与手术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这些骨折较少见,临床上常漏诊或错误诊断为腕关节脱位,只要仔细阅读X线片诊断并不困难。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疾病病因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发生桡骨下端骨折。

病理生理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发生桡骨下端骨折,根据受伤的机制不同,可发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一、伸直型骨折 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二、屈曲型骨折 屈曲型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着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伸直型骨折少见。

三、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这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投入腕骨传导,撞击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一般利用X线检查便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等,这与许多骨骼或关节损伤有着相同的表现,故临床上需与许多疾病进行鉴别,需要与本病做鉴别诊断的有:

1、桡骨骨干骨折;

2、桡骨颈骨折;

3、桡骨头骨折;

4、腕关节脱位。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桡骨下端骨折西医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

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

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3、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

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于相应治疗,以防止其它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5、功能锻炼

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桡骨下端骨折中医治疗

(一)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 整复方法

牵抖复位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端向掌侧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肢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

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患肢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住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于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骨折复位后,腕部外敷消肿散,前臂衬石膏纸,然后在患肢背、掌、桡、尺侧放置小夹板,夹板近端在肘横纹下二指,远端桡、背侧块达掌指关节,尺、掌侧块平平腕横纹。夹板间留有1cm间隙,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再外用绷带3条分上、中、下三部捆扎夹板,使腕关节处掌屈尺偏位,患肢屈肘90度,前臂旋后掌心朝上,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固定后摄片复查,以后3周内每周摄片、换绷带、换药调整外固定,注意观察骨位,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固定4—6周。

(三)分期分型治疗(内服中药)

1、初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机凝滞,经络受阻。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

当归、川芎、乳香、苏木、红花。

地鳖虫、陈皮、甘草、痛甚者加柴胡、元胡、肿胀严重者加苡仁、瓜萎根。

2、中期:此期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未尽,骨尚未连接,

治法:接骨续筋为主 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

乳香、没药、丹参、自然铜(醋煅)、骨碎补、泽兰、续断、甘草。疼痛加:地鳖虫、元胡、肿胀加:当归、红花。

3、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 治法: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 内服:八珍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熟地、白芍、甘草、疼痛加地鳖虫、元胡。

(四)外治法

1、初期:专科特色中药外敷消肿散

方药:制乳香、制没药、虎杖、大血藤、天花粉、大黄、苏木,研沫凡士林调敷患处。

2、中晚期专科特色中药外敷接骨散

方药:制乳香、制没药、自然铜(煅淬)、滑石、大黄、赤石脂、醋或黄酒调敷患处。

3、后期中药熏洗化瘀通络洗剂

方药:骨碎补、桃仁、红花、续断、苏术、桑寄生、伸筋草,水煎熏洗患处。

(五)辩证用药:初期腕肿较甚,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肢伤一方、桃红四物汤;瘀肿较甚者,加三七或云南白药。中期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内服新伤续断汤。后期宜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内服补肾壮筋汤。解除夹板后用中药外洗,用骨科外洗一方或二方。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于恢复元气。但宜在骨折2周后食用。骨折初期还应以清淡饮食为宜。

2)维生素D:骨折后若一直在室内休养,晒不到太阳,容易缺乏致维生素D。因此骨折后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脏、蛋黄等),并尽可能多晒些太阳。

3)维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鲜枣、猕猴桃、草莓、桂圆、荔枝、柑橘等,蔬菜则有黄花苜蓿(草头)、辣椒、甜椒、油菜薹、花椰菜、抱子甘蓝(汤菜)、苦瓜、豆瓣菜、绿花菜、青苋菜等。

4)水:骨折后由于久坐不动,容易引发便秘,此时应多喝些水来保证肠道畅通。

骨折后2周,可补充的饮食有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骨折5周以上,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5)骨头汤:很多人认为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骨头里的钙质并不能直接被人吸收。骨头汤里面的主要营养是胶原,多吃胶原对骨折病人是有益的,但在骨折后的1-2周内不宜多吃,因为太过于肥腻了,可能会使得瘀血积滞,影响恢复。

6)补钙:虽然钙是骨头的重要成分,但补钙对治疗骨折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引起血钙增高。骨折病人如本身并不缺钙,只要加强功能锻炼就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加速断骨的愈合,不应盲目补钙。

7)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由于长期在家休养,加上伤处肿痛,因此食欲往往不振。如吃太多有营养、滋腻的食物,不但会更倒胃口,还会引发便秘。故骨折后应多吃利于消化通便的食物,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

8)糖:骨折后如过量食用糖类,可导致钙被大量损耗,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过多的白糖还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维生素B1不足,将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影响功能的恢复。

9)三七片:骨折初期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治疗骨折出血。但骨折恢复一周后,出血已停,伤骨处需要有新鲜的血液供应方能快速复原,如此时还服用三七片会导致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是由外伤性因素所引起,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确保人身安全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检查,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者桡骨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曲型骨折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 应作骨密度检查, 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多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其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中神经损伤;

2、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

3、股骨颈骨折 。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