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折(fracture of orbital floor)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颌面骨骨折如颧骨骨折、额骨骨折或上颌骨Le FortⅡ,Ⅲ型骨折等同时发生。临床上遇到的眼眶骨折主要是眼眶爆裂性骨折包括眶下壁骨折、眶内壁骨折、眶内下壁骨折等,其中眶下壁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某些特点。
1.眶周瘀血肿胀 可有眶周皮下及结膜下出血,如眶内出血多,可使眼球突出移位,眶下缘处常有压痛。
2.眼球内陷 眼球内陷是眶下壁骨折的重要体征,造成眼球下陷的主要原因:①眶下壁骨折,眶内容连同眼球向下移位或疝入上颌窦腔内;②眶底骨折片移位,使眶腔增大,眶内脂肪支持眼球的力量不足。
3.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 眶下壁骨折时,眶内组织包括眼下直肌,下斜肌和眶壁肌膜均向下移位,或部分肌肉组织嵌顿于骨折缝隙,使眼外肌出现垂直方向运动受限而产生复视。动眼神经受损伤也可引起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
4.眶下区麻木 眶下壁骨折常伤及或压迫眶下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感觉异常,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迟钝、感觉过敏,范围包括同侧的面颊部、鼻翼、上唇和齿龈。
眶下壁骨质薄弱,主要由上颌骨眶突即上颌窦上壁构成,外侧为颧骨眶突,眶下壁呈一个向后上延伸的倾斜平面,其后部为薄弱区,有眶下神经沟及眶下裂通过,该区和筛骨纸板相连,构成眶底的内下壁,其薄如纸,当面中部受大于眶口的外力撞击时,使眶内压剧增,眶下壁受到冲击,可造成眶下壁骨折,这种骨折又称爆裂性骨折。因眶下壁的下方为上颌窦,眶下壁骨折时常使眶内容疝入上颌窦内。引起相应的眼球内陷。
1.病史:有比眼眶口大的钝器撞击眼部或引起面中部多发骨折的外伤史者,应注意有无眶底骨折。
2.合并眼球内陷及复视者。
3.下直肌牵拉试验阳性,检查眼球运动。
4.CT检查发现有骨折存在。
骨折造成的眼球内陷及复视明显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期以伤后1-2周左右为宜,过早手术时眼眶内组织肿胀未消,过晚则骨折已错位愈合或形成瘢痕,均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手术的目的是使嵌顿的眼外肌组织和脂肪复位,恢复眶腔体积和眼球活动,改善眼球内陷和复视。
手术方法:在下睑睫毛下方作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勿切开眶隔,沿眶的表面向下分离,至眶缘,在眶缘的下方,横行切开骨膜,沿骨面剥离眶底的骨膜,显露眶底骨折处。注意保护眶下神经。细心、充分地进行分离,将下直肌、眶内组织从嵌顿处解脱出来,使之纳回眶内。用牵拉试验进行检查,直至眼球运动不受限。眶底骨质缺损,可植入修复材料,以重建眶底。有眶下缘骨折者应予复位,钛板钛网固定。
现提倡经结膜入路的手术方式。
眶底骨折西医治疗
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时期以伤后1周左右为宜,因过早手术时伤区组织肿胀未消,过晚则伤部已错位愈合或形成瘢痕,均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手术的目的是使嵌顿的眼球肌组织和脂肪复位,恢复眶腔体积和眼球活动,改善眼球陷没和复视。
手术方法:在下睑睫毛下方作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勿切开眶隔,沿眶的表面向下分离,至眶缘,在眶缘的下方,横行切开骨膜,沿骨面剥离眶底的骨膜,显露眶底骨折处。注意保护眶下神经。细心、充分地进行分离,将下直肌、眶内脓性物从嵌顿处解脱出来,使之纳回眶内。用牵拉试验进行检查,直至眼球运动不受限。有眶下缘骨折者应予复位,作骨间结扎固定。眶底有骨质缺损者,可植入骨片或代用品,以重建眶底。
眶底骨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饮食注意事项:骨折后1~2周,不建议大量补钙。因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类,忌油腻、辛辣食物。骨折后2~4周,可以开始补钙了,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眼眶骨折的预防重在避免外伤。眼眶下壁骨折多因跌撞或较大的凸面重物撞击眼眶或直接撞击眼球,眶压突然增高,使眶壁薄弱处破裂所致。因此,眼部外伤应尽早诊治,常规行CT检查,尽量考虑外伤后可能发生的一切因素,尽快解决对眼球和视神经造成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恢复视功能。
1.被动牵拉试验:表面麻醉结膜后,用眼科有齿镊,通过结膜夹住下直肌附着点,作牵拉试验,如眼球上转受限,则为阳性,表明下直肌有嵌顿或粘连。
2.CT检查:是诊断眼眶骨折最精确的影像学方法,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状态和眶内容物脱出程度,也可显示面部其他骨折,能为患者的伤情进行综合评价。扫地描方式有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及骨窗三维重建,其中冠状位是最要的扫描方式,作为重建的参考。
眼球内陷,如合并动眼神经受损伤,也可引起复视、上睑下垂;如眶内出血多,可使眼球突出,眼球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