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失禁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患者失去控制排气、排便的能力。发病率不高,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格地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常由肛管直肠结肠疾病、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及肛周组织先天性畸形引起。
(一)病史
需询问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初起时症状,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肛直肠部有无手术史,放射史,受伤史,大便习惯,排便次数及粪便质地,有无神经系统,代谢方面的疾病及泌尿系统的疾病等病史。
(二)视诊
完全性失禁,视诊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不完全失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
最多见为直肠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直肠肿瘤浸润破坏括约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引起直肠炎症长期腹泻,完全性直肠脱垂引起肛门松弛,阴部神经牵拉受损等。
肛门、直肠括约肌损伤(28%):最多见的原因是肛管直肠部手术和产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手术破坏肛管直肠和括约肌,产伤中第三度会阴撕裂。此外,内痔、肛裂、直肠脱垂琢直肠肿瘤等手术处理不当,或肛管部组织遭受外来暴力、药物注射、灼伤、冻伤等均可引起肛门失禁。
神经系统病变(27%):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及骶神经损伤、感染和脊髓瘤。
其他(15%):肛门直肠先天畸形和肛门直肠神经障碍均可导致肛门失禁。
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肛瘘:肛瘘的临床表现是局部反复流脓、久不收口,当外口闭合脓液积聚时会疼痛,或有发热等,由于经常流脓刺激皮肤会出现肛门瘙痒,影响正常排便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粪便的质地,直肠的容积,肛直肠部的感觉、反射,肛管的张力及耻骨直肠肌和肛管外括约肌之神经系统的健全程度等,凡影响上述机制的平衡,即能引起肛门失禁,临床上可因括约肌损伤、结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肛门失禁。由于肛周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形成的肛瘘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别,低位肛瘘的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手术时损伤此处也不会影响肛门的收缩功能,高位肛瘘其管道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上,手术时一次切断该环就会肛门失禁。
2.结肠炎。
3.直肠炎常会引发肛门疼痛,因此应注意区分肛门失禁和直肠炎。
肛门失禁西医治疗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按发病原因及损伤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肛门失禁如是继发于某疾病,则需治疗原发病灶,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肛管直肠疾病等,治疗原发疾病,肛门失禁有的可治愈,有的可改进。
(一)非手术疗法
1、促进排便:治疗结直肠炎症,使有正常粪便,避免腹泻及便秘,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常用多纤维素食物。
2、肛管括约肌操练:改进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随意收缩能力,增加肛门功能。
3、电刺激:常用于神经性肛门失禁。Caldwell(1963)将刺激电极置于外括约肌内。Hopkinson(1966),Macleod(1979)用塞和肌电计刺激括约肌和盆底肌,使之有规律收缩和感觉反馈,均可改善肛门功能。
(二)手术疗法
由于手术损伤和产伤或外力暴力损伤括约肌致局部缺陷。先天性疾病,直肠癌肿术后肛管括约肌切除等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可采用括约肌修补术,直肠阴道内括约肌修补术,括约肌折叠术,皮片移植管成形术,括约肌成形术等。
1、肛管括约肌修补术
目的:将切断的括约肌两端瘢痕组织分离、缝合。多用于损伤不久的病例,括约肌有机能部分占1/2者。如伤口感染应在6~12月内修补,以免肌肉萎缩。若就诊时间晚,括约肌已萎缩变成纤维组织,则术中寻找及缝合都困难,影响疗效。方法:沿瘢痕外侧1~2cm处行半环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将括约肌断端由瘢痕组织处适当分离,切除瘢痕组织,但括约肌断端应留少量纤维组织,以便缝合。沿内外括约肌间隙,将内括约肌由外括约肌处分离,并向上分离肛提肌。分离时注意不要损伤粘膜,用两把组织钳夹住内、外括约肌的断端,交叉试拉括约肌的活动度及松紧度,合适后将直径1.5~2cm的肛门镜塞入肛内,再试拉括约肌。用丝线分别进行端端间断缝合或重叠缝合内、外括约肌,缝合后取出肛门镜,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术后应该控制大便3~4d,便后坐浴换药,保持局部清洁。Marti(1990)曾综合分析文献7位作者的401例括约肌修补的结果,成功率达90%。
2、括约肌折叠术,适用于括约肌松弛病例。
⑴肛管前括约肌折叠术:在肛门前方1~2cm,沿肛缘做一半圆形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向后翻转,覆盖肛门,牵起皮片,在两侧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之间可见一三角间隙,用丝线缝合两侧外括约肌,闭合间隙,使肛管紧缩,最后缝合皮肤。
⑵阴道内括约肌折叠术:因切口离肛门较远,故感染机会少。在阴道后壁做一环形切口,将阴道后壁向上分离,显露外括约肌前部,将括约肌牵起,用丝线折叠缝合,使括约肌缩紧。将食指伸入肛管,测试紧张度,伤口上端提肛肌亦予以缝合,最后缝合阴道后壁。
⑶parks肛管后方盆底修补术:适用于直肠脱垂固定术后仍有失禁及自发性失禁患者。在肛缘后方做一孤形切口,皮下分离,将肛管直肠后内、外括约肌之间分离,将内括约肌和肛管牵向前方,并向上分离到耻骨直肠肌上方,尽可能显露两侧髂尾肌及耻尾肌。将两侧肌肉间断缝合,特别是耻骨直肠肌要缝合牢固,以缩短耻骨直肠肌,使肛管肛直角前移,恢复正常角度,外括约肌亦缝合缩短,伤口缝合,放置引流。由于此手术已造成出口处狭窄,若用力排便将使修补处破裂,故术后排便不能用力,必要时腹泻剂,Parks等(1971)曾报告183例,术后肛管自制能力完全恢复达72%,有进步12%,无进步16%。
3、皮片移植肛管成形术:适用肛管皮肤缺损和粘膜外翻引起肛门失禁者。将带蒂皮片移植于肛管内,例如S形皮片肛管成形术。
手术方法:取膀胱截石位,沿外翻粘膜边缘作一环形切口,与周围组织分离,切除多余粘膜,以肛管为中心作S形切口,形成上下二处皮片,上方皮片移向肛管右侧,下方皮片移向肛管左侧,皮片内侧边缘与粘膜相缝合,粘膜缘与皮片可全部缝合。
肛门失禁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气不固证
治法:补气固摄。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虚不固证
治法:补肾固摄。
方药:右归饮合保元汤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熏洗疗法:五倍子、徐长卿、枯矾、龙骨、牡蛎,煎水,先熏后洗。
三、针灸
1.体针疗法: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八髎等穴,或配合电针治疗。
2.耳针疗法:取直肠下段、肛门、坐骨神经穴。
四、推拿按摩
按摩两侧臀大肌、提肛穴、长强穴。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肛门失禁患者饮食宜忌
1、少食多餐。
2、进食和饮水分开进行。
3、进食适量的纤维素。对许多人来说纤维素使得粪便软化,成形,更容易控制。纤维素来源于水果,蔬菜和谷类。你应该保持每日20-30克的纤维摄入量,但应该慢慢增加以使身体对其适应。一次性增加太多纤维素会造成腹胀、胀气甚至腹泻。同样,太多的不溶性纤维可以导致腹泻。
4、进食使粪便赋型。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减慢肠道排空。这类食物有香蕉,大米,淀粉,面包,土豆,苹果沙司,奶酪,花生酱,酸奶,生面团和燕麦。
5、多吃食物如苹果、桃子或梨 。
6、喝足量的水。
7、忌食咖啡,酒等。
8、忌食熏肉如香肠、火腿或火鸡 。
9、忌食香辣食品。
10、奶制品如牛奶、奶酪,冰淇淋等甜品,如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果糖(从甜品中发现的),无糖口香糖和糖果,巧克力,果汁。
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忌刺激性或油腻的食物。
积极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各脏器的活力,防止便秘的发生。
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坚持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增加腹压的疾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定时并且排空大便,减少对直肠粘膜感受器的刺激。
当老年患者发生便秘时,不能自己随便使用通导大便的药物甚至泻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损害结肠的功能。
老年朋友如何预防肛门失禁的措施:
应养成每日排一次便的习惯,时间最好选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或看报,也不要与人谈话,并应将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做到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应保持肛门的清洁,在大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另外,在大便后可用温热水清洗肛门,一次洗5~10分钟左右。在清洗肛门时不要使用强碱性肥皂,同时可顺便做一下肛门保健操。其方法是:在右手食指上套上指套,在指套上涂抹少量的红霉素软膏,然后用食指在肛门口处按摩10~20下,再将该手指慢慢伸入肛门内,一直伸到不能伸入为止,然后将伸入肛门内的手指向前、左、右、后四个方向扩张肛管,用力要适中,可扩张2~3分钟左右,然后擦干肛门(有痔疮的患者此时可在患处涂抹痔疮膏),站起身来,将肛门用力向上提缩20~30下。
应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发痔疮,影响排便。老年人每天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这样做能起到润滑肠道、刺激肠管蠕动的作用,有助于老年人缓解便秘。
(一)直肠指诊
肛门松驰,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二)内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可观察肛管部有无畸形,肛管皮肤粘膜状态,肛门闭合情况,纤维肠镜检查可观察有无结肠炎,克隆病,息肉,癌肿等疾病,可用硬管结肠镜观察有无完全性直肠脱垂。
(三)排粪造影检查
可测定肛管括约肌,肛管,直肠部形态解剖结构,动力学功能状态的X线钡剂检查可观察有无失禁及其严重程度,不随意漏出大量钡剂是失禁的标志。
(四)肛管测压
可测定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有无异常,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了解其基础压,收缩压和直肠膨胀耐受容量,失禁患者肛管基础,收缩压降低,内括约肌反射松弛消失,直肠感觉膨胀耐受容量减少。
(五)肌电图测定
可测定括约肌功能范围,确定随意肌不随意肌及其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
(六)肛管超声(AUS)检查
近年来应用肛管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出肛管直肠粘膜下层,内外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可协助诊断肛门失禁,观察有无括约肌受损,Yang(1993)应用AUS检查肛门失禁38例,23例中17例(74%)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患者都有肛周肛门直肠或阴道手术史,15例中6例(40%)无外伤史,体检时常规检查也未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应用AUS检查后才确定括约肌有缺损病变,故此项检查对肛门失禁较有价值。
肛门失禁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肛周皮肤炎症 ,部分患者还可导致逆行性尿路感染或阴道炎及皮肤红肿、溃烂。
这是因为粪便对皮肤粘膜产生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蚀的状态,加上皮肤间的磨擦,形成皮肤红肿、溃烂。
有资料证明:尿粪失禁的严重程度与皮肤红肿之间有对应关系。如不及时清洁或清理不当细菌很容易通过尿道引起上行性尿路感染,及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