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粪症: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本症是指5岁或5岁以上儿童,非器质性因素或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碍,经常反复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状正常。本症发病率比遗尿症低得多。国外报道占1-3%,男:女=3.4:1。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属排泄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行为问题,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和公认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大大超过其就诊率,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
儿童在发育过程已能控制大便的年龄阶段,经常反复出现不能控制排出大便,多数是拉在裤子内,大便形状正常,并非腹泻,躯体检查无异常。
精神创伤、惊恐和紧张等精神因素的存在亦是造成遗粪的常见原因,有时可作为一种对父母不适当管教的“反抗”而存在。
其他因素(18%):有的儿童自幼无良好排便习惯,或者病前曾生过其他重病,有的是由于母子关系不良或家庭不和睦,关系紧张所致。
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16%):此类患儿常伴有语言,学习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妨碍了正常排便习惯的养成。
教育方法不当(6%):家长教养方式不良而未能获得正常控制大便的能力
心理社会因素(5%):约20%的患儿遗粪与生理性便秘有关。
诊断
遗粪症的诊断标准:
1、年龄4岁以上的儿童。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遗粪,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3、每次自主或不自主地将大便拉在不该拉的地方,如裤子,地板上。
4、大便的质地和形态正常,一般多发生在白天,尤其在幼儿园或学校多见。
5、排除由腹泻,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的病变,以及因精神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而导致 不能自主的排便。
鉴别诊断
鉴别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意识障碍,腹泻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器质性大便失禁。
1.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通常指18岁以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2.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一种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直至昏迷;另一种是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表现为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的状态,包括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3. 腹泻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器质性大便失禁。
儿童遗粪症西医治疗
应寻找原因,针对有关因素给予治疗措施,家庭治疗和咨询,加强对患儿卫生习惯的训练和教育指导。
1、行为疗法
可采用正强化法,当患儿能正常地排便,不弄脏裤子时,给予表扬、奖励。当仍出现不自主的排便时,不可对其斥责,不可恐吓,而应加以安慰,使其精神放松。事实证明行为疗法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
2、辅助治疗
必要时可辅以抗焦虑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用小剂量丙咪嗪合并心理疗法,仍有遗粪或氯丙咪嗪10-25毫克/天,连用数月,疗效明显。
3、通便治疗
最初的通便治疗按以下方案进行1-4个疗程:第一天用成人型低磷酸盐灌肠剂(≥7岁的儿童一次用2份); 第二天双醋苯啶直肠栓塞(10mg); 第三天双醋苯啶片口服(5mg)。可拍腹部的X线片查看是否灌肠充分。维持治疗可用多种维生素、轻矿物油,持续4-6个月(若维持每日有大便可时间更长)。用法与用量:维生素每日2次;矿物油:每日2次,口服15-30ml 新生儿和体弱儿禁用矿物油,以免发生窒息。矿物油可影响维生素的吸收,所以维生素的用量要多些。在饮食上建议食用粗纤维或粗渣,但不要强迫儿童吃。让孩子坐在便盆上最多每日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最好饭后进行。重症者,灌肠后若有必要,口服缓泻剂(如番泻叶5-10ml/d)2-3周,以后隔日一次持续1个月。复发很常见,若早发现可口服缓泻剂1-2周。大便正常4-6个月则逐渐撤除矿物油。如果该治疗方案失败,建议进一步评价饮食和大便情况。
儿童遗粪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2)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的基本措施。
1、心理辅导。
2、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消除不良情志因素刺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便常规 、血常规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胃肠道CT检查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有些小孩在遗尿的同时也会遗粪,此时诊断为遗粪症,也就是说,遗粪症会并发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