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舌管囊肿与瘘为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完全所引起。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导管内上皮细胞未退化消失,即可在盲孔至胸骨颈切迹间正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甲状腺舌管囊肿,囊肿因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大多数出现于5岁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约有四成病人并发感染,成年人也有发现。
在颈部正中相当于舌骨下的甲状软骨部位,可见1~2cm直径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囊性因充盈紧张而有实感,较固定,不能上下或左右推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略有上下移动,小的囊肿可扪到一条索带连向舌骨,未发生感染时,不与皮肤粘连,无压痛,疼痛与压痛,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腺舌管瘘,从瘘口经常排出透明或混浊的粘液,经过一定时间后瘘口可暂时封合结痂,但不久又溃破流液,可反复发生,经久不愈,在瘘口深处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管骨。
病因:
胚胎第3周时,在原口腔的咽底部第1和第2对咽陷凹间的正中部分,形成一个憇室状的甲状腺胎基,此始基在喉部前方沿正中线向下移行至颈部,其行径构成一条细长的导管,称为甲状腺舌管,舌骨由两侧向正中发育而包围导管或居于其前后方,其下端形成甲状腺,至第5周时甲状腺舌管即退化成实质的纤维条索,在口腔端残留为舌根部盲孔,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导管内上皮细胞未退化消失,则可在盲孔至胸骨颈切迹间正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甲状腺舌骨囊肿。
诊断
1、多见于小儿和青年,颈前舌骨平面下有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囊性感,皮肤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沿舌骨方向可触及索状物,张口伸舌时可觉肿回缩上提。
2、囊肿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触痛,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可形成经入不愈的瘘。
3、粘液性分泌物,常含柱状和鳞状上皮细胞。
10~20%囊肿位于舌骨的上方,应与该部位好发的颏下淋巴结炎和皮样囊肿相鉴别,囊肿位于胸骨至甲状腺间,应与气管源性囊肿,皮样囊肿,甲状腺囊肿,软化的结核性淋巴结,异位的唾液腺囊肿鉴别,特别要强调注意异位的甲状腺,文献报告被误切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因其70%病例缺如正常甲状腺,因此,必要时应进行甲状腺扫描和和功能检查,略偏于正中线的囊肿应与鳃源性囊肿鉴别。
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本病原则上应主要依手术治疗、年幼体弱者可酌情推迟手术时间。
2、并发感染者,先用抗菌素控制感染,张力高者先行切开引流。
3、有瘘管者也须炎症控制后手术治疗。
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奶制品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注意补充营养,饮食均衡。最好不要吃辛辣食物。
预防及预后:
(1) 利用好术中美蓝示踪,尽量切净小的分支或瘘管。在进行美蓝示踪时,大的囊肿或瘘管只要细致操作,防止美蓝污染术野,一般可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小的囊肿或小的瘘管,可结合术前的B 超定位分析,不注射美蓝。然后在分离时不要牵拉断瘘管或小分支,沿分支或瘘管分离到舌骨后,切除舌骨中段约1. 5 cm。电凝舌骨断端,然后环形缝扎。
(2) 舌骨切除的范围要足够。从甲状舌管囊肿的胚胎发育来看,囊肿和瘘的瘘管并不都从舌骨中央穿出。可从舌骨体中段的不同部位穿出,亦可不穿出舌骨而穿过周围组织。其瘘管可为多根或单根。Horisawa 等发现,在舌骨水平,甲状舌管最远的分支距中线距离是0. 24~0. 96 cm。因此要求切除舌骨至少1. 0 cm ,并切除其附着组织。一般切除舌骨1. 5 cm 左右。
(3) 对于反复感染或复发的病例,是首先要控制好感染,待炎症消退2月后手术。其次,术中尽可能切除所有的瘢痕组织、瘘管和囊壁,如不能切除的可以用电凝烧灼。
视诊:颈前舌骨平面下有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囊性感,皮肤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沿舌骨方向可触及索状物,张口伸舌时可觉肿回缩上提。
约有40%病例并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