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体内湿热常见病

体内湿热,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也就是体内湿热,女性多表现在白带异常方面。金银花对体内湿热有很大的疗效。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因此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热则是一种热象。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也易产生热象。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所谓湿热内蕴是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阳热因受水湿困阻而难以正常运行,水湿受阳热熏蒸而使阳气更受损伤。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即常食味厚、脂多、油腻的食物会导致湿热内蕴,易患疔疮之类的疾病。《读医随笔》中说:“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即湿热体质者体内湿气较重,且容易引起气滞,或者有血燥热、气机不畅的现象。《温热论》中说:“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是说,常饮酒、内热盛的人,受外湿入侵易生湿热。阳热的人,多有胃湿;阴盛的人多有脾湿。有湿的人受热邪时只会形成湿热。

检查

检查嗓子很难受,总感觉喉咙里有痰却咳不出来,还觉得浑身黏糊糊的。

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土生金,“土”受侵袭影响到肺“金”,就有痰却咳不出来。

诊断

鉴别诊断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 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 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预防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的问题:

1、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2、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3、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4、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5、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6、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7、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脾胃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