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的大便为黄色或褐色的、成筒形,多食碳水化合物时为黄色,多食蛋白质时呈褐色。某些疾病或个别药物、食物均可影响大便的色泽变化,因而从大便的色泽也可观察出器官的病变情况。
多见于溶血性黄胆,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胆。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痢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血常规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上。
1、大便灰白色,同时孩子的白眼珠和皮肤呈黄色,有可能为胆道梗阻或胆汁粘稠或肝炎。
2、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防治贫血的铁剂药物所致。
3、大便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门周围皮肤破裂。
4、大便为小豆汤样,可能为出血性小肠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早产儿。
5、便淡黄色,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数都比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6、大便黄褐色稀水样,带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1、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
3、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减少热气上火的食物。
4、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
5、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
6、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7、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