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皮温降低,色泽异常,指高患胶时苍白,下垂呈紫红色,足部易发生慢性溃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发病原因
糖尿病足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和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病因,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因素合并存在,其他因素如足部结构畸形、异常步态、皮肤或趾甲畸形、外伤和感染亦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诱因。
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
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
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2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3 、 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长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
(4)足溃疡的既往史;
(5)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
(6)神经病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7)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
(8)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
(9)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
(10)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
(11)糖尿病诊断延误。
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个月复诊一次。
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和表现
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见下表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部坏疽。
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经防止足溃疡的发生。
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生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溃疡被胼胝包围。
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没有严重疼痛的坏疽即提示有神经病变。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大动脉阻塞起了主要的病因学作用,神经病变和感染也影响。
DUSS系统: 糖尿病足溃疡分级新方法
德国蒂宾根大学Beckert等日前提出了一种根据溃疡性质对糖尿病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新方法。据此,他们建立了新的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评分(DUSS)系统,并应用该评分系统对1000例患者进行了评估,证明该评分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Diabetes Care 2006, 29(5)∶ 988]
虽然目前已经有几个公认的糖尿病足溃疡分类体系,但是仍然缺乏科学、准确、实用的评分系统来评估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研究人员应用DUSS系统对10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评估,随访至溃疡愈合或截肢或满一年。结果显示,得分为0分者的溃疡愈合率显著增高,而得分高者的溃疡愈合率降低,同时截肢率增高;得分相同的不同亚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得分每升高1分,溃疡愈合率降低35%;同样,得分越高,初始溃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提示:该评分系统简单实用,每名医师都可以很容易地应用该系统来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从而及时建议患者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三个征兆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并发症。
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当然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两只脚进行比较),那么他可能有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应该做一次足部彩色B超检查(多普勒检查)。若上述几根主要的血管有阻塞,有巨大斑块形成,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血管并发症,这个周围血管并发症在早期还会有一系列的,由于血管管腔的逐渐狭窄,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病人下肢的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我们叫做间歇性跛行,或者是患者感到疼痛,就是坐着不动的时候也会出早期发现神经病变,主要是看有没有疼痛、麻木、燥热、刺痛等症状。可以做一个尼龙丝感觉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做正中神经、趾神经、胫前神经)。
糖尿病引起的感染
在周围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基础上,由于保护措施不得力,由于穿鞋、袜子、剪指甲不合适等等,出现了皮肤的破损,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称之为糖尿病足。
(二)发病机制
1.周围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肢多普勒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3.0倍。来自伦敦的WHO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报告,分别有3%男性糖尿病患者和0.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间歇性跛行,伴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13%~20%单独表现为下肢缺血,另20%~25%周围动脉疾病和神经病变同时存在,46%的截肢与下肢缺血有关。
周围血管动脉硬化导致下肢缺血,严重者发生坏疽。在血管病变中除大血管病变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病变亦有其相当重要的作用。小血管病变可见其基底膜增厚,血管弹性差使在灌注压减低时,小动脉代偿性扩张的能力降低,在局部损伤时充血反应减弱。基底膜增厚亦阻止活化的白细胞向组织的移行,局部易发生感染。毛细血管结构异常和硬化,加之晚期功能性异常(充血性反应受损、动静脉短路增加和自我调节功能丧失),加重组织缺血和缺氧,促进组织坏死和溃疡并常使已发生的足部溃疡长期不愈合。
2.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躯体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一般报告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中约60%单独表现为神经病变,25%与其他因素混合存在。糖尿病下肢截肢的患者中有60%与神经病变有关。躯体神经病变中主要是感觉神经病变,它导致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的减退或丧失,感觉神经病变使皮肤完整的保护机制丧失,增加足部损伤的机会(如刺伤、烫伤、擦伤和不自觉的步态改变)并使皮肤在出现小的破损或创伤时而不被察觉,诱发或促发溃疡的发生。
运动神经病变导致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使屈肌和伸肌平衡失调,导致脚趾呈爪状和跖骨头的突出,增加皮肤擦伤的机会;另外,神经病变引起的足部肌肉萎缩和压力失衡,常使患者身体重力集中在跖骨头、足跟和胼胝,胼胝的形成又增加了压力负荷,易致溃疡形成。自主神经病变使下肢皮肤出汗减少,皮肤干燥易破裂和产生裂隙;另外,自主神经病变还使动静脉短路增加,皮肤总血流量增加,结果皮温增加(常易给人以假象:足部的循环良好,危险性小),动静脉分流增加时,减低脚趾的灌注压、营养性毛细血管血流量因“毛细血管盗血”现象而减少和损伤时皮下充血反应减低等,增加糖尿病足的危险性;另外,血流量增加和血流加速,骨吸收增加,致关节塌陷和足畸形,行走时足部新压力点形成,加大溃疡的危险性。
3.其他危险因素生物物理因素、创伤常是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有时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足部的感觉障碍,步行在锐利的异物上而无痛觉,但多见的是反复小的机械创伤如不知觉的脚趾与所穿鞋之间的摩擦或在步行时脚趾头的压力增加;糖尿病足形态改变导致脚趾头突出,足底的压力增加,脚底的压力增加和关节胶原结缔组织的糖化增加使关节的运动受一定程度限制,跟关节的活动受限改变了行走时的机械着落点,进一步升高足底的压力,持续脚底压力增加是糖尿病足底溃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一些不正确的处理如贴“鸡眼膏”、趾甲的不正确修理等亦是导致脚部皮肤损伤的诱因;感染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和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皮肤的外伤、全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降低等)和足局部抵抗力的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几乎都继发感染,且常为多菌种混合感染,厌氧菌十分多见。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
(1) 足部的一般表现: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当病人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劳损时,病人继续行走易致骨关节及韧带损伤,引起多发性骨折及韧带破裂,形成夏科关节(Charcot)。X线检查多有骨质破坏,有的小骨碎片脱离骨膜造成死骨影响坏疽愈合。
(2) 缺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靠毛脱离,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3) 糖尿病足溃疡可按照病变性质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环良好。这种足通常是温暖的,麻木的,干燥的,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波动良好。并有神经病变的足可有两种后果: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则很少见。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消失。这类患者的足是凉的,可伴有休息时疼痛,足边缘部有溃疡和坏疽。
足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前足底,常为反复遭到机械压力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不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发生溃疡后并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最后发生坏疽。
3)糖尿病足的分级:经典的分级法为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
糖尿病患者除常规的体检之外,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体征:如患者的行走步态、有无足部的畸形如鹰爪足和足趾外翻、肌肉萎缩、胼胝;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出汗情况,观察皮肤有无水疱、裂口和破溃等;检查足部皮肤对温度、压力和振动(音叉振动觉)的感觉情况;触诊足背动脉有无搏动减弱或消失,在动脉狭窄处可闻及血管杂音;仔细叩诊腱反射如膝反射和踝反射等有无减弱或消失。
1.症状 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2.体征 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有时于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肢端感觉迟钝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3.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足病变的程度分为6级,见表1。
4.根据糖尿病足病损其局部的表现常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种类型,见表2,图1~13。
(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较年轻的糖尿病病人。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干性坏疽: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提示趾端微小动脉栓塞,足趾疼痛。干性坏疽常发生在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3)混合性坏疽: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坏疽范围较大,累及足的大部或全足,病情较重。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局部温暖、麻木、干燥、疼痛消失、动脉搏动存在,可导致神经性溃疡(多发生于足底)、夏科特足和神经病变型水肿。而神经缺血型则表现为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缺失、静息痛、足周溃疡、局灶性坏死坏疽。
2.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足均易伴发感染,溃疡往往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通常为多种微生物感染,并迅速向周边组织蔓延,最终累及全身,感染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3.诊断神经病变型与神经缺血型糖尿病足的关键就是动脉搏动的有无。因此,动脉搏动的检查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只要能摸到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则证明缺血并不严重。若全部消失,表明血循环降低。测量压力指数(踝收缩压/肱收缩压)有助于判断。正常人其比值通常>1,缺血时则1,则可排除缺血。这对临床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这意味着大血管病变不是主要因素,故不需要做动脉造影。
4.但是临床上有5%~10%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非压迫性外周血管病变而使得收缩压升高,在有缺血病变存在时依然如此。因此,那些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而压力指数又大于1的糖尿病足的诊断较为困难。有时,特别是足部水肿时检查者未能触及原本存在的动脉搏动,此时应该在多普勒超声定位后重新体检,若仍不能触及,则可能是血管壁中层钙化,应认为缺血存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波形的检查和足拇趾压力的测定有助于诊断。
5.对于远端阻塞性病变,多普勒检查表现为波形异常,正常的快速收缩期搏动、舒张期流动消失,随着病变的加速,波形从变为扁平渐至消失。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可查阅相关书籍。
6.拇趾收缩压的测量需要一个专用的拇趾套和能够测量拇趾血流的装置,例如激光多普勒或体积描记器,拇趾压力≤30mmHg表明严重缺血,预后不良。另外,测量足背经皮氧分压。
7.神经病变的程度需借助于检查对针刺和棉花的感觉以及震动觉(使用128cps的音叉)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对称性分布的袜套样外周神经病变,若膝和踝关节反射缺失也表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比较困难,可以根据有无皮肤干燥、皲裂、出汗异常等来判别。
8.一旦确诊神经病变,判断患者保护性的痛觉感是否存在至关重要。如果不存在则更易罹患糖尿病足溃疡,临床上比较有价值的2种检查方法是:振动测量和尼龙纤丝检查。可以使用手动振动阈值测量仪测量振动感。需要注意的是振动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测量值必须用同龄人数据加以校正。尼龙纤丝可以测量压力感觉阈值。如果不能感觉到相当于10g的直线压力,则表明其保护性痛觉感消失。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与分级:糖尿病病人凡以上检查有肢端病变者均可诊断为糖尿病足。根据病变程度并参照国外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褐,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迟钝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现。
Ⅰ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皮肤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Ⅱ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但肌腱韧带尚无组织破坏。
Ⅲ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Ⅳ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缺损、骨髓炎及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指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
V级:足的大部分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死。肢端变黑、变干,常波及距小腿关节及小腿,一般多采取外科高位截肢。
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 :前臂动脉主要有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总动脉,以及再分至手部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前臂动脉损伤主要表现为手部血供部分受阻症状,包括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手指冷感、皮肤过敏及麻木等。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常伴有高血压史。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体格检查可发现肢端皮温降低、狭窄或闭塞段动脉的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采用多普勒超声波和血管造影,可确定患病部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位置较深,邻贴股骨?面及膝关节囊后部。沿半腱肌外缘向外斜行,至股骨髁问窝水平居膝后中部,而后垂直向下达?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前者经骨间膜上缘进入小腿前区,后者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后区。该动脉除发出肌支分布于邻近诸肌外,尚有五条关节支,即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及膝下内、外侧动脉,均参与组成膝关节动脉网。动脉上部因与股骨面关系密切。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
(1) 足部的一般表现: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当病人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劳损时,病人继续行走易致骨关节及韧带损伤,引起多发性骨折及韧带破裂,形成夏科关节(Charcot)。X线检查多有骨质破坏,有的小骨碎片脱离骨膜造成死骨影响坏疽愈合。
(2) 缺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靠毛脱离,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3) 糖尿病足溃疡可按照病变性质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环良好。这种足通常是温暖的,麻木的,干燥的,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波动良好。并有神经病变的足可有两种后果: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则很少见。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消失。这类患者的足是凉的,可伴有休息时疼痛,足边缘部有溃疡和坏疽。
足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前足底,常为反复遭到机械压力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不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发生溃疡后并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最后发生坏疽。
3)糖尿病足的分级:经典的分级法为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
糖尿病患者除常规的体检之外,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体征:如患者的行走步态、有无足部的畸形如鹰爪足和足趾外翻、肌肉萎缩、胼胝;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出汗情况,观察皮肤有无水疱、裂口和破溃等;检查足部皮肤对温度、压力和振动(音叉振动觉)的感觉情况;触诊足背动脉有无搏动减弱或消失,在动脉狭窄处可闻及血管杂音;仔细叩诊腱反射如膝反射和踝反射等有无减弱或消失。
1.症状 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2.体征 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有时于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肢端感觉迟钝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3.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足病变的程度分为6级,见表1。
4.根据糖尿病足病损其局部的表现常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种类型,见表2,图1~13。
(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较年轻的糖尿病病人。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干性坏疽: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提示趾端微小动脉栓塞,足趾疼痛。干性坏疽常发生在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3)混合性坏疽: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坏疽范围较大,累及足的大部或全足,病情较重。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局部温暖、麻木、干燥、疼痛消失、动脉搏动存在,可导致神经性溃疡(多发生于足底)、夏科特足和神经病变型水肿。而神经缺血型则表现为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缺失、静息痛、足周溃疡、局灶性坏死坏疽。
2.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足均易伴发感染,溃疡往往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通常为多种微生物感染,并迅速向周边组织蔓延,最终累及全身,感染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3.诊断神经病变型与神经缺血型糖尿病足的关键就是动脉搏动的有无。因此,动脉搏动的检查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只要能摸到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则证明缺血并不严重。若全部消失,表明血循环降低。测量压力指数(踝收缩压/肱收缩压)有助于判断。正常人其比值通常>1,缺血时则1,则可排除缺血。这对临床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这意味着大血管病变不是主要因素,故不需要做动脉造影。
4.但是临床上有5%~10%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非压迫性外周血管病变而使得收缩压升高,在有缺血病变存在时依然如此。
因此,那些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而压力指数又大于1的糖尿病足的诊断较为困难。有时,特别是足部水肿时检查者未能触及原本存在的动脉搏动,此时应该在多普勒超声定位后重新体检,若仍不能触及,则可能是血管壁中层钙化,应认为缺血存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波形的检查和足拇趾压力的测定有助于诊断。
5.对于远端阻塞性病变,多普勒检查表现为波形异常,正常的快速收缩期搏动、舒张期流动消失,随着病变的加速,波形从变为扁平渐至消失。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可查阅相关书籍。
6.拇趾收缩压的测量需要一个专用的拇趾套和能够测量拇趾血流的装置,例如激光多普勒或体积描记器,拇趾压力≤30mmHg表明严重缺血,预后不良。另外,测量足背经皮氧分压。
7.神经病变的程度需借助于检查对针刺和棉花的感觉以及震动觉(使用128cps的音叉)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对称性分布的袜套样外周神经病变,若膝和踝关节反射缺失也表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比较困难,可以根据有无皮肤干燥、皲裂、出汗异常等来判别。
8.一旦确诊神经病变,判断患者保护性的痛觉感是否存在至关重要。如果不存在则更易罹患糖尿病足溃疡,临床上比较有价值的2种检查方法是:振动测量和尼龙纤丝检查。可以使用手动振动阈值测量仪测量振动感。需要注意的是振动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测量值必须用同龄人数据加以校正。尼龙纤丝可以测量压力感觉阈值。如果不能感觉到相当于10g的直线压力,则表明其保护性痛觉感消失。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与分级:糖尿病病人凡以上检查有肢端病变者均可诊断为糖尿病足。根据病变程度并参照国外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褐,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迟钝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现。
Ⅰ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皮肤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Ⅱ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但肌腱韧带尚无组织破坏。
Ⅲ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Ⅳ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缺损、骨髓炎及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指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
V级:足的大部分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死。肢端变黑、变干,常波及距小腿关节及小腿,一般多采取外科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
(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
(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
(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健
检查您的双脚
足部问题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大多数足部问题通常起于很小的损伤。如果您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采取措施来避免情况的恶化。进行检查的时候,每只脚的足背和足底也包括趾间都应该检查到。镜子可以帮助您查看到双脚的每个部分。当然您也可以请家人或朋友帮忙。您还要用手触摸足背和足底。 您所要寻找的是水疱、割伤、发红、变硬、破溃、擦伤、局部发热、局部发凉以及其他任何看起来不好的变化。对于像水疱、割伤、趾甲内生以及足部外形或颜色的改变等问题,您一定要马上向医生报告。
善待您的双脚
1. 每天用温水(不是热水!)洗脚。
2.洗脚擦干后用剪刀小心地修整趾甲,并把边缘磨光滑。如果因为趾甲太厚或看不清楚不能自己做,可以请足科医生进行修剪。
3.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如果医生说不碍事,可以用磨石轻轻地磨平。千万不要使用鸡眼水、除茧剂或鸡眼膏,也不要用刀片切刮。
4. 长了疣不要自己处理,要去看医生。
5.即便在屋内也要穿鞋袜。在床边准备拖鞋以便夜里起床时穿。
6. 穿鞋之前,检查鞋里有没有别针、硬币或小石子等可能伤害双脚的东西。
7.选择有衬垫的袜子。挑选没有接缝或接缝光滑平坦的袜子。为糖尿病人或步行特制的袜子会更合适。必要的时候,及时更换新袜子以保证里面的衬垫合适。
8.丢掉破旧的或衬垫磨损的袜子。
9.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如果脚冷,可以穿上袜子或盖上毛毯。
10. 晚上去买鞋,因为这时的脚最大。当您试鞋的时候,穿上您最厚的带衬垫的袜子,这样您才能确定袜子在鞋里是合适的。摸一下鞋的里面,以确定没有皱纹或硬的接缝。一定不要希望鞋会穿大,它应该是一开始就是合适的、舒服的。
11.对于运动,要选择合适的并有好的保护设计的运动鞋。(可以请专业的店员来帮助您)
12. 日常用鞋,选择平底鞋。最好是圆头、系带的皮鞋。如果工作允许,步行鞋是很好的选择。
13. 不要买高跟或尖头(会将压力集中到脚趾)的鞋,也不要买聚乙烯的或塑料的鞋子(因为它们不透气、不合脚)。
14.逐渐适应新鞋。第一天只穿一小时,然后仔细检查双脚。
15. 医生指定的专用鞋或鞋垫,要每天穿用,放在鞋柜里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减少足部感染机会的方法:
16.不要在趾间使用护肤水或护肤霜。
17.每天换穿干净的袜子。
18. 洗澡或淋浴之后,马上把脚擦干,包括趾间的部分。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
19. 坐着的时候把脚抬高。
20. 不要让腿交叉过长时间。
21. 不要吸烟。
22. 不要穿吊带的或过紧的袜子,不要在腿上系弹力带。
23. 如果医生同意的话,适度散步。
糖尿病足病为糖尿病的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诊疗十分困难,防患于未然理应置于首要地位,尤其是有关医师和糖尿病患者更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控制和监测血糖,做到习惯性护足,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很是重要。借鉴美国糖尿病学会2006年糖尿病足病的标准预防策略综述如下:
危险因素的甄别:危险因素的甄别对于糖尿病足病的有效预防是至为重要。严密观察糖尿病史超过10年的病人,这类人群发生溃疡或截肢的危险性更高,特别是在男性病人。因他们血糖的控制常较差。而有关心血管和肾脏的并发症更为多见。必须注意下列与足病密切相关且会增加截肢危险的情况:
①缺乏自我保护感觉的周围神经源病变;
②在有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的改变;
③足底压力增高的证据(在胼胝下的红斑,出血);
④下肢骨畸形;
⑤存在周围动脉疾病,不同程度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降低;⑥溃疡或截肢史;
⑦严重的趾甲的病变。
1.足部的检查
(1)所有糖尿病人均应接受至少每年一次的足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导致发病的高危情况。这些检查应包括足保护感觉的评估、足的结构、生物力学、血管供血状况和皮肤的完整性。
(2)最基本的足部的检查应包括触和望诊的检查、特制的10g尼龙丝及音叉检查。
(3)有一个或更多高危因素的病人应更频繁地评估危险因素的发展情况。
(4)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每次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就诊时都应仔细地检视足部。
(5)低危足也应进行定量的体觉试验,用特制的10g尼龙丝来检查。
(6)对周围动脉疾病(PAD)的首次检查应包括跛行病史和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踝肱指数(ABI),因有不少患有PAD的病人是无症状的。
(7)检查足部皮肤的完整性,特别是趾间和跖骨头下面。
(8)出现红斑、局部温度升高、胼胝形成可能为临近破溃的组织损伤。
(9)须注意骨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和平衡问题。
2.高危足的预防
(1)远端相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溃疡和截肢的最重要的预兆之一。
(2)尽量维持肝抗胰岛素物质接近正常水平能有效地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3)停止吸烟可以有效地减轻血管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4)适时的就诊于足病专家是十分必要。
(5)对有吸烟或下肢并发症史的糖尿病人要进行持续预防性足部护理及终生的观察。
3.高危足的管理
(1)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为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神经病变或足底压力增高证据的糖尿病人,应适当地穿用足够软的鞋或运动鞋以便使足底压力得以重新分配,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3)病人应接受足部感觉丧失的知识教育和学习其他替代检查方法(触诊和望诊),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的足病问题。
(4)胼胝应由足病专家或有经验的或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用解剖刀清理。
(5)有骨畸形,如槌状趾、显著增生的跖骨头和囊炎(大趾内侧的炎肿)等病人,可能需要更宽松的鞋类。
(6)末端骨畸形的病人不能用商用治疗鞋类时,可能只能用专门定制的特殊鞋或最好是专用的糖尿病足病预防靴。
(7)建议有明显跛行或ABI值明显下降的病人做进一步的血管评估,然后考虑采用锻炼、内科或外科介入治疗。
(8)有足部溃疡病史的糖尿病人应当做病理基础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处理病足。
(9)皮肤较薄时,例如皮肤皲裂和癣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避免其恶化。
(10)对于已有足溃疡和高危足,特别是既往有溃疡或截肢史者,建议采用多学科防治方法。每天均需做自我足部检查。
4.病人的教育
(1)应根据有糖尿病和高危足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其适当的管理策略,普及相关知识。
(2)获取评估基本病情和护理训练的知识。
(3)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该明白失去保护性感觉的危险性,每天监测足部的重要性,适当的足部护理,包括以软毛巾温水清洁足部和做好趾甲和皮肤护理和适当的鞋袜的选择。
(4)关于洗脚每日用热水泡脚1~2次,既能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水温要
(5)病人对上述知识的有否充分理解,并对指导足部合适的监测和护理能力应予以评估。
(6)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应给予逐渐地穿着新鞋的忠告,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水疱和溃疡的形成。
(7)避免足部针灸治疗,以防意外感染。
(8)足部按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搓、捏等损伤皮肤的动作。
(9)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
(10)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因为足是下肢的末梢,供血供氧较其他组织少,尤其是当血糖控制不良时,会使足部微循环发生障碍,供血供氧明显减少,造成糖尿病足发生的隐患。
(11)有视力障碍、行动不便或有认知困难的病人,因其丧失了评估足部情况和及时反应的能力,需由其他家庭成员给予认真有效的帮助。
(12)对于可预见有溃疡或截肢危险的糖尿病人要进行重点的足部检查和足部自我保护的教育课程。
5.对糖尿病足病医护人员的教育
(1)所有相关人员应通过神经病学、血管病学和皮肤病学、肌肉骨骼系统的考试。
(2)要选择对糖尿病足防治有兴趣的医护人员授予进一步的训练,以给高危足病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3)对于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需要专家征求意见和专门技术,包括鞋类的矫正、趾甲、胼胝的护理和足部的外科处理等。
6.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在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不良代谢状态的基础上,注意足部卫生和避免足部外伤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