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药物反应发生的机理颇为复杂,有变态反应性,亦有非变态反应性或其他特殊机制。
过敏反应发生最多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占用人数的0.7%~1.0%。其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族类如四环素,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抗肿瘤抗生素如争光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如二性霉素B以及氯丙臻,安乃近、普鲁卡因、氨茶碱等。
1.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2.机体处于敏感状态下,再次接触过敏源后可在几分钟到24小时内发病,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后发生。
3.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药物,轻微的可较快消退,预后良好。
4.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身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
主要是各种药物间的过敏鉴别诊断: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2.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