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是移行脊椎的分型之一。
腰椎骶化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正常脊柱包括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节骶椎和4节尾椎。胚胎第4~7周时各椎节开始分化,椎体的化骨中心、双侧椎弓的化骨中心及侧部的附加成骨中心分别于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开始出现。出生后~8岁以前完成椎体、椎弓和侧部的愈合。两侧椎弓于7~15岁时愈合。15岁左右于每节椎体的上、下面各出现一个骺板,并于耳状面或其下方出现一个附加成骨中心。18岁时,骺板与椎体开始融合,至30岁时5节骶椎融合成一个骶骨。
在此发生过程中,某些影响发育的因素则可引起异化而致移行椎体。
X线腰骶椎(包括骨盆)正位摄片,有助于确定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
CASTELLVI等将腰骶移行椎分为四种类型:
I型为大的三角形横突,宽度至少19MM,单侧者为IA型,双侧者为IB型。
II型为大的横突与骶形成假关节,单侧为IIA型,双侧为IIB型。
III型为横突与骶骨骨性融合,单侧为IIIA型,双侧为IIIB型。
IV型为混合型,一侧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另一侧为骨性融合,正常S3骶孔平小骨盆环,由此向尖端方向确定S2和S1孔,若S1以上有椎间隙则为骶椎腰化。
这亦是一种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是多数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人,都会伴随腰椎间盘突出或者其他腰椎方面疾病。
腰椎骶化易混淆的症状:
腰椎退化:腰椎由五截椎体相叠组成,位于椎体后侧间的神经孔则伸出五对腰椎嵴神经,这些嵴神经再加上更下方荐椎分出的神经组成了人体最大的一条周边神经―坐骨神经。当随着年龄增长、骨刺增生,压到神经孔,进而造成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恼人的症状。
胸腰椎损伤 :胸腰椎损伤主要是骨、韧带和椎间盘等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由此导致的脊髓神经组织的损害。由于解剖结构上的改变,T11、T12前面无胸骨柄,两侧为游离肋,稳定性也较其它胸椎差;而胸椎是后凸弯曲,腰椎是前凸弯曲,这样易使脊柱的受力下传。一般来说,T12~L2骨折占脊柱骨折的60%,T11~L4骨折占脊柱骨折的90%。所以,通常所说胸腰椎骨折,指的就是T11~L4骨折。
腰椎肥大:也称之为肥大性脊柱炎或者退行性脊柱炎,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人到中年,腰椎就开始增生、肥大、长骨刺,几乎所有的老年人均有腰椎肥大。在X片上可见脊柱两侧外形尖锐,像翘起的嘴唇,所以有的X线报告为“唇样增生”。
诊断:
1.腰骶段移行椎体的症状:
(1)概述:一般情况下,此类畸形可不引起任何症状,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期时。畸形的确诊与分类主要依据X线平片所示。对伴有腰骶部畸形的腰痛患者首先应考虑其他疾患并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只有当查不出明确病因时,方可考虑系畸形所致,其中以吻棘及浮棘畸形为多发。
(2)移行脊椎的症状学及其发生原理:
①椎节的负荷加重:腰椎骶化虽可增加下腰部的稳定性,但其余每节腰椎的负荷却加重,以致引起劳损及加剧椎骨的退变。
②椎节的稳定性减弱:无论胸椎腰化还是骶椎腰化,均使腰椎数目增多和杠杆变长,以致腰椎椎节的稳定性减弱,易发生外伤、劳损及退变。
③椎节的负重不平衡:对双侧不对称的腰椎骶化者来说,未融合或融合较少的一侧则易因活动量大而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在另一侧已与髂骨形成假关节者,由于此种关节属幼稚型关节,难以吸收外力所引起的震荡而容易出现损伤性关节炎。
④神经受卡压:腰椎骶化时,走行于第5腰椎横突附近的脊神经背侧分支易受肥大的横突卡压而出现症状,尤其在仰伸与侧弯时疼痛更甚。
⑤反射性坐骨神经痛:真正由于畸形本身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或其组成支引起坐骨神经痛者甚为罕见,多系周围末梢神经支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出现坐骨神经症状。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疗法,可使其消失。
2.分型:
(1)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
(2)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样形态,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腰椎形态,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3)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片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4)骶尾椎融合:即骶椎与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块者,较前者多见。
除腰部有一般症状外,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确诊。
腰椎骶化的预后: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