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1.急性肾衰竭
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刮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
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1.血常规检查
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
①尿渗透压降低:多在每公斤450mosm以下,经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
②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
③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
④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4.血生化检查
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
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应该鉴别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类目前尚无完美的分类方法,根据习惯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造成肾衰竭的原因如血液供应不足或有失血情况时,就会给予患者补充失去的体液及水分,若是有感染时则针对感染做进一步的治疗,饮食控制,对肾衰竭的患者而言,因肾功能受到破坏,食物在吃进体内后,所产生的毒素及废物,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因此在饮食上就必需特别注意,避免造成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