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面有明显的沟裂,而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
1.发病特征:发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约占人口的5%,与性别、种族无关。病情迁延,继发感染时舌体疼痛,平时可无症状。
2.起病方式:舌背黏膜出现深浅不一、形态不同、数目长短走行均不一定相同的沟纹。叶脉状:舌正中有一前后向深沟,两侧有由后斜向前方横向排列略浅的副沟,状似叶脉。脑纹状:沟裂迂回形似大脑沟回,排列紊乱,布满全舌。有的沟纹需将舌向下卷或用棉签拨动舌面才能看出。裂沟舌一般无生理功能改变,沟纹内上皮完整。乳头大部存在,舌的色泽、质地和活动均正常,一般无明显不适。当上皮受到损伤或继发感染时出现疼痛。裂沟舌多伴游走性舌炎。本病病程发展缓慢,有的沟纹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裂沟舌舌体较肥大,可形成巨舌。
中医理论
辨证指南〃:“平人之舌无纹也,有纹者,血衰也,纹少者,衰之微;纹多、纹深者,衰之选”。除虚证外,还有火毒上炎者。
(1)热盛伤阴。
(2)血虚不润。
(3)脾虚湿浸。
相关因素
但据国内外学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因素:10岁前发病率较低,10~60岁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60岁后上升趋势停止。
②地理环境、人种及营养因素:存在与这些因素有关。高发人群现象。
③全身疾病因素:天疱疮患者有50%的裂沟舌发病率;银屑病、口干症、伤寒、梅毒感染、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等常伴有裂沟舌。
④遗传因素:精神迟钝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并发现有高发家系。但在对患者遗传学的研究中,未发现患者染色体的数目、结构等方面有特异性变化,也未发现染色体畸变频率异常增高。有人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⑤感染因素:病毒感染,迟发性变态反应等。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
沟纹达固有层或肌层,沟纹表面上皮增生角化,钉突伸长,上皮下结缔组织增厚,淋巴细胞、多核细胞、浆细胞浸润。炎症时,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有些可见微小脓肿。扫描电镜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结构丧失,可能由于上皮细胞内折成裂隙,裂隙逐渐加深、增宽、延长,形成沟纹。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
加强口腔卫生,停用或改用局部应用药物,戒烟。若食滞重证,不寐辗转、心悸、腹胀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芒硝10g,大黄1.0g,甘草6g。攻下积滞,调气宁心。若兼见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闷痞塞者,加用瓜萎20g,丹参15g,元胡12g,枳实12g。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