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胎气下坠,压迫膀胱,以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尿不得下。临床有气虚、肾虚之分。
1.气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妊娠后胎儿逐渐长大,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溺不得出。
2.肾虚素体肾气不足,胞系于肾,孕后肾气愈虚,系胞无力,胎压膀胱,或肾虚不能温煦膀胱化气行水,故小便难。
本病临床以妊娠期小便不通,以至小腹胀急疼痛为特点。临床上以虚证为多见。因胎在母腹,赖气以承载,血以滋养,若气虚不能举胎,或肾虚胎失所系,则胎压膀胱,溺不得出。治疗总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不可妄用通利之品,以免影响胎元。
1.气虚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恍白,精神疲倦,头重眩晕,短气懒言;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脉虚缓滑。
证候分析: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脱,水道不通,溺不得出,故小便不利,或频数量少。溺停膀胱,膀胱胀满,故小腹胀急疼痛,坐卧难安。气虚下陷,清阳不升,中气不足,故头重眩晕,面色恍白,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虚缓,皆气虚不足之象。
2.肾虚
主要证候: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宁,畏寒肢冷,腰腿酸软。舌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肾虚系胞无力、胎压膀胱,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以化气行水,故小便频数不畅,甚至小便不通。溺蓄胞中,则小腹胀急而痛,坐卧不宁。肾虚,阳气不振,则畏寒肢冷,腰疫腿软。舌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均为肾虚之候。
子淋乃小便频数,淋漓涩痛。《秘传证治要决及类方》云:“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为子淋;频数出少而不痛为转胞。间有微痛,终是与子淋不同。”排尿困难是指排尿不畅、尿流缓慢无力、小便费劲的一种现象。如果这种症状长时间不能得到改善,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小便就会积存在膀胱内,越积越多就会形成尿潴留。
本病临床以妊娠期小便不通,以至小腹胀急疼痛为特点。
气虚治法:补气,升陷,举胎。
方药:益气导溺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补气健脾以载胎,升麻、桔梗升提举胎,乌药温宣下焦之气,桂枝、通草化气行水而通溺。全方共奏益气导溺之效。或用补中益气汤疗效亦佳。
肾虚治法: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方药:肾气丸(《金匾要略》)去丹皮。方中地黄、山茱萸、山药为滋肾补肝之品,泽泻、茯苓渗利行水,桂枝通阳化气,附子通阳化气以行水。附子一般列为妊娠禁忌药,用时宜久煎,并用量要小,恐有伤胎之弊。丹皮泻火伤阳,故去之。
「其他疗法」
1.针灸
取穴:主穴取气海、膀胱俞(双),阴陵泉(双),灸关元,配穴取大椎、足三里(双)。
手法:强刺激,留针15-20min,每隔l-2min捻转一次。须有通上达下的疾麻胀感。出针后加用电灸或艾卷灸,直至局部皮肤呈轻度充血为止。
2.热熨法
四季葱(大葱连须用)每天一斤,洗净,用手掐断,放入锅内炒热,分二次轮流使用。每次取半斤,用布或毛巾包裹,热熨下腹部(自脐部顺次向耻骨部熨之),冷则易之。每天一次(不拘时),每次约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