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病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

是心理障碍之一,认知缺陷或异常。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认知障碍主要包括: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检查

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一)学习、记忆障碍

学习、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记忆基本机制的了解得益于对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海兔(aplysia)的简单的神经系统的研究。记忆是处理、贮存和回忆讯息的能力,与学习和知觉相关。记忆过程包括感觉输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贮存讯息的回忆等过程。短时记忆涉及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平衡,而长时记忆除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改变外,还涉及新蛋白质的合成。在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受损伤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如颞叶海马区受损主要引起空间记忆障碍,蓝斑、杏仁核区受损主要引起情感记忆障碍等。

(二)失语

失语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患者在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的前提下,无视觉及听觉缺损,亦无口、咽、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碍,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传统观念认为,失语只能是由大脑皮层语言区损害引起。CT问世后证实,位于优势侧皮层下结构(如丘脑及基底节)病变也可引起失语。

(三)失认

失认是指脑损害时患者并无视觉、听觉、触觉、智能及意识障碍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但能通过其他感觉通道进行认识。例如,患者看到手表而不知为何物,通过触摸手表的外形或听表走动的声音,便可知其为手表。

(四)失用

要完成一个复杂的随意运动,不仅需要上、下运动神经元和锥体外系及小脑系统的整合,还须有运动的意念,这是联络区皮层的功能。失用是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麻痹、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的情况下,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那些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划火柴和开锁等简单动作,但病人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却能自发地做这些动作。一般认为,左侧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皮层代表区,由该处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中央前回,再经胼胝体而到达右侧中央前回。因此左侧顶叶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从左侧缘上回至同侧中央前回间的病变可引起右侧肢体失用,胼胝体前部或右侧皮层下白质受损时引起左侧肢体失用。

(五)其他精神、神经活动的改变

患者常常表现出语多唠叨、情绪多变,焦虑、抑郁、激越(agitation)、欣快等精神、神经活动方面的异常改变。

(六)痴呆

痴呆(dementia)是认知障碍的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慢性脑功能不全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及其他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患者常常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

诊断

常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型精神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病因未明,多青壮年发病,隐匿起病,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产生变形。

 

预防

认知功能的康复。临床上把认知损害进行分类,如执行功能障碍、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反复的训练,在训练中注意目的性和趣味性,使病人较为容易接受。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①改善脑血流的治疗,包括二氢麦角硷制剂,如喜得镇、活血素、依舒佳林、凯尔等;

②改善脑部供氧的治疗,如高压氧舱、都可喜等;

③改善学习和记忆的药物,如脑复康(吡拉西坦)、三乐喜(阿尼西坦)等;

④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活素、爱维治、胞二磷胆硷、能量合剂等。上述药物虽然在临床上常用,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尼膜同(尼莫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可对抗钙内流到细胞内,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

①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

②消除细胞内钙超载,免除细胞死亡;

③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神经功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