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白痱好发于高热大量出汗的病人、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及老年人,常见于颈部与躯干,为集积、表浅、晶莹透亮的小疱,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易磨破,无痛感,痒感很轻。病程短暂,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结痂脱屑而愈。
痱子是因小汗腺导管闭塞导致汗液潴留而形成的皮疹。通常发生于热、湿气候中,如热带和温带夏季的湿热气候中。推测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物质阻塞了汗液排出皮肤表面,最后形成反向压力导致汗腺或不同部位的导管破裂,外溢的汗液流入邻近组织,形成痱子。
检查皮疹发生的时间、性状、颜色等诊断白痱:(1)常见于高热骤然出汗退热或大量出汗的患者。(2)皮疹多发于躯干部。(3)皮疹为针头大小的水疱,疱壁薄而微发亮,疱液清澈透明,疱的周围没有红晕。疱壁轻擦即破。愈后有极薄、细小的鳞屑。
故临床上对于白痱的患者要检查:
一、体格检查
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
诊断:
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白痱好发于高热大量出汗的病人、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及老年人,常见于颈部与躯干,为集积、表浅、晶莹透亮的小疱,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易磨破,无痛感,痒感很轻。病程短暂,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结痂脱屑而愈。
鉴别诊断:
脓痱:又称脓疤性粟粒疹,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是夏季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任何年龄的人均可发病,好发于颈部、胸部、腋下、腿弯、女性乳房下及婴幼儿面与臀部。是表皮在汗液较长时间浸渍下引起汗腺管口阻塞,导致汗液不能畅利地排泄而形成。为圆而尖如针头大小的丘疹,周围有红晕,痒感重,常呈阵发性,遇热痒剧。天凉后消退时轻度脱屑。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