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心血不足常见病

心血不足就是心脏有疾,供血不足。本证为临床常见的虚弱症侯。多为久病体弱、血液生化不足,或长期慢性失血,或因劳倦过度,导致心血耗损。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心电图  血常规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2个月
  • 治愈率:
    80%
  • 患病比例:
    0.01%-0.018%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心悸怔忡,虽静卧不能减轻,头晕目眩,面色?喟咨倩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多为久病体弱、血液生化不足,或长期慢性失血,或因劳倦过度,导致心血耗损。其病位主要在心,病久累及其他脏腑。

心血不足,日久常可导致肝血不足或脾气虚弱引起两脏的功能失调;由于血脉流行不畅可致气滞;心血虚损进一步发展,又可导致心阴暗耗而出现虚火内扰等症。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心血耗损

具有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主要症状。

2、失血体征

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3、舌脉象

舌质淡,脉细弱。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心血不足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心血不足中医治疗

1、内服药

(1)证候心悸怔忡,虽静卧不能减轻,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或结代。兼见失眠多梦,易惊健忘。

(2)治则养血安神。

(3)主方四物汤加味。

(4)方药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炙党参、炙黄芪、柏子仁、酸枣仁、龙眼肉。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若兼见阴虚,症见潮热,盗汗,心烦口干,去熟地加生地、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以滋养心阴;若兼见心气虚怯,症见善恐易惊,可加炒枣仁、生龙齿、珍珠母,以养心镇惊;兼见脾虚,症见纳食不旺,食后脘胀者加炒二芽,炒白术,佛手片,以健脾和胃;

若见清气下陷,症见大便溏薄,可加炒白术,山药,茯苓、煨葛根以升阳止泻;

若兼见心动悸,脉结代者,宜合炙甘草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滋明复脉。

2、外敷药物

在厥心痛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作为辅助治疗。

(1)可用心气虚证治中的外敷药物。

(2)生姜、桂枝、樟脑、冰片、松节油、木瓜、阿魏、羌活、当归、没药等制成狗皮膏贴于心痛部位的敏感区。每2天换一次,停药一天,连贴2~3次为一疗程。

(3)用10%三七醇提取液在心前区作直流电导入。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疗法

(1)注意饮食的调节因心血不足,常见脾胃健运不及,且忌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血更虚。

(2)食宜清淡,宜高蛋白饮食易于消化,富于营养,可促进气血生成;忌膏梁厚味,因其易生痰浊,困阻脾阳,壅遏脉中,阻滞心脉诱发心痛。要纠正偏食,尤忌辛辣和过咸食品,以免伤阴使脉道凝涩,气血不通,发为心痛。

(3)食疗方

①红枣木耳茶红枣去核、黑木耳、冰糖适量,文火炖烂,取汁500毫升,饮汤、服药均可。每日可作茶饮,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双亏者。

②鸡汁粥取3~4斤母鸡一只,剖洗干净后,浓煎鸡汁,以原汁鸡汤(去浮油)分次同粳米2两煮粥,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煮到粥稠即成。本方适用于体弱羸瘦,气血亏损,所致的衰弱症候。

③猪肝菠菜粥猪肝、菠菜适量。前者煮熟研泥,菠菜放入沸水略烫数分钟(去掉草酸),捞出后切细,然后一起同粳米煮粥。本方能补益气血,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避免刺激

本证因心血不足,心体失养,故要避免外界的恶性刺激,以免突受惊恐,加重心神不宁之症。

2、适度活动

心血不足,宜安静休息,不宜过劳或思虑过度,暗损心血加重病情。但也不宜过逸,否则气血运引不畅,因“久卧伤气”,导致气血停滞,可诱发“厥心痛”,应在体力许可范围内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气血畅行。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暂无相关资料。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暂无相关资料。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