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妇女如常见的乳腺疾病。本病的命名学很混乱,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以往曾称为慢性囊性乳腺炎,实际上本病无炎症性改变,因而不宜应用。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
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
乳房疼痛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适,疼痛严重不可触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肿块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常于月经前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少部分人出现在月经来潮后一个星期左右出现胀痛。
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多发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块状,结节状,颗粒状或条索状,以片块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CM。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
伴随症状病人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见痛经,月经前后不定期等,少数患者乳头溢出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小叶增生是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使乳腺管扩张成囊状,囊壁的上皮细胞增生旺盛,形成一个或多个囊肿,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乳房的多个大小不一的肿物,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触摸时质地硬而韧,有一种摸橡皮块的感觉。乳腺小叶增生症的发生是由于体内卵巢功能失调,致使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有一种摸橡皮块的感觉,肿块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可被推动,但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肿块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病人时常感到乳房胀痛,且具有周期性,在月经来潮前3~4日尤甚,月经一来疼痛有所减轻,但常不消失。大多患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病人常在发病数月至1~2年后自行缓解,平时可用胸罩托起乳房,可缓解疼痛,但是不能根本治疗。
鉴别诊断
一、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
二、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 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则出现一系列疾病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嗨暗等系列反应。
三、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Ⅲ期。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地,三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四、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五、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只有手术,保乳与否是手术的选择。Ⅰ期和Ⅱ期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的机率1-3%,患上乳腺增生都必须及时治疗,不能任期发展。
小叶增生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由于目前对小叶增生的发病机理和原因尚没有确切的了解,所以西医对于增生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但往往也会带来一定得副作用。西医中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2、手术治疗:不建议增生患者应用。因为手术治疗损伤面大,治标不治本,又容易复发、而且术后需要一段恢复期,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小叶增生中医治疗
一般治疗
内服法:中医以内服温通乳腺经络,疏气郁、散血瘀、攻坚散结以达标本兼治。
外敷法:中药外敷。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 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按摩法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汤药法
1、乳核饮:柴胡,白芍,香附,郁金,青皮,丹参,三棱,生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黄芪。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针刺法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
操作:以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
1、增生忌食咖啡、可可、巧克力、白酒等食品。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因此,女士们应少吃这类食品。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疾病的大敌。有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白酒,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大幅度增加。
2、女性滥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或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以及更年期妇女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都被认为是诱发乳腺疾病的原因,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蜂胶、蜂王浆、花粉及一些含激素的口服液,少吃各种“补品”,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忌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如姜、蒜、辣椒、韭菜、花椒、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
4、少吃油炸食品,低脂肪、低蛋白饮食,动物脂肪、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甜食等。
1、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小叶增生。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有长时期精神抑郁,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更应注意。
2、要适时婚育。要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过迟,女性最好28岁结婚,30岁前生育,过晚生育也不利优生。其次,要做好避孕。因为怀孕6周时,胚胎绒毛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刺激乳腺增生。若作人流,增生的乳腺组织不易萎缩,更难恢复原状,这就容易形成小叶增生了。
3、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有的妇女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久之可诱发乳腺小叶增生。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美容品;不过食含有激素类的滋补品和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本病。
4、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罹患乳腺小叶增生。
5、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
6、注意饮食结构。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
1、正确的乳房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最敏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按顺序轻扪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区域,最后是乳房中间的乳头及乳晕区。检查时不可用手指抓捏乳腺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2、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3、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4、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5、超声检查:当怀疑乳腺有肿块,超声检查是必须做的。这是一种初步筛检乳房硬块的检查手段,能用来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它对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如果单做这项检查的话,可能会错过较小的肿块。
1、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2、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