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下肢淋巴水肿
别名:象皮腿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

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涉及整个下肢。早期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柔软凹陷性水肿,皮肤尚正常。晚期由于组织间隙中积聚的蛋白浓缩,皮下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原因,水肿呈非凹陷性,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出现疣或棘状物。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早期患肢肿胀,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

2.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原发性淋巴水肿(45%):

由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大多数为淋巴管发育不良,少数为淋巴管异常增生扩大。

继发性淋巴水肿(35%):

因某些疾病原因造成淋巴管阻塞。

原发性淋巴水肿

根据淋巴管造影,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①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②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和淋巴管小而少;③淋巴增生,伴淋巴结和淋巴管大而多,时有扭曲和曲张。其中淋巴发育不全十分罕见,常见于先天性淋巴水肿。发育低于是最常见的类型。单纯性及咐性淋巴水肿均属先天性。早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或年轻妇女,于月经期症状加重,故推测病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占原发性淋巴水肿85~90%。35岁以后起病则称之迟发性淋巴水肿。

继发性淋巴水肿

常见的丝虫感染现已少见,链球菌感染及因癌症施行放射治疗和淋巴结清扫术后等,乃是造成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淋巴水肿大部分由淋巴管阻塞引起。国内最常见的是丝虫病性淋巴水肿及链球菌感染性淋巴水肿。乳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亦非少见。

尽管Herophilos和Aristotle早在第三和第四世纪就已对淋巴系统进行了观察,近代还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但淋巴水肿的确切发病机理的不清楚。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腹股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3.丝虫感染者周围血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鉴别诊断】

早期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改变较轻,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静脉性水肿: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肌及股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脉显露为其临床特点,足背水肿不明显。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背踝部肿胀较为多见。

2.血管神经性水肿:水肿发生于外界过敏因素的刺激,起病迅速,消退也快,间歇性发作为其特点。淋巴水肿则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3.全身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肾病、肝硬化、粘液性性水肿等均可产生下肢水肿。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并伴有各自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通常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鉴别。

4.先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动静瘘可表现为肢体水肿,但一般患肢长茺与周径均大于健侧,皮温增高、浅静脉曲张、局部区域可闻及血管杂音,周围静脉血氧含量接近动脉血氧含量。上述均为其独有特点。

5.脂肪瘤:少数病变范围十分广泛的脂肪瘤或脂肪组织增生可与淋巴水肿混淆。但脂肪瘤大多呈局限性生长,病程较慢,皮下组织柔软无水肿表现,必要时可行软组织X线钼靶摄片以助确诊。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治疗原则

1.抬高患肢,压迫包扎。

2.限制水、钠入量及使用利尿剂。

3.治疗丝虫病或丹毒。

4.烘绑治疗。

5.手术疗法:术式包括淋巴管或淋巴结-静脉吻合术。带蒂网膜移植术。病变部分切除植皮术。

用药原则

此病无有效药物治疗,主要依物理治疗,若是丝虫病或丹毒引起水肿,按丝虫病、丹毒治疗药物选用。

【治疗措施】

淋巴水肿根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积滞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积液再生为宗旨,晚期则以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或以分流术治疗局限性淋巴管阻塞为目的。

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淋巴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此未能简单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肿再度加重。

2.加压包扎:在体位引流基础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弹力绷带松紧应适宜。也可用间隙加压器(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pumps)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国外目前采用淋巴加压器(lymha-press)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加压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分9~12块,每块可以单独充气加压,加压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一个循环周期为25少。

这种淋巴加压顺较其他简单加压装置的充气加压时间大大缩短(简单加压充气装置循环周期100秒左右),同时可产生较高压力达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术和单纯弹力袜在消肿方面更为有效。但它的使用较复杂,也不能减少组织间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适用于急性期及术前准备等短期治疗。

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急性期适当限制氯化钠摄入,一般1~2g/d,以减少组织钠、水潴留。同时使用适量利尿剂、加快水钠排出。可用双氢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3次,并适当补钾,待病情稳定后停服。

4.预防感染:选用抗真菌的油膏、扑粉,保持足趾干燥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足趾甲床下细菌感染也较为多见,应勤剪指趾甲,清除污垢,减少细菌入侵途径。当链球菌感染全身性症状时,应选用青霉素等药物,配合卧床休息,积极控制感染。晚期淋巴水肿并发皮肤皲裂可采用油膏外敷保护并润滑皮肤。

此外,多种疫苗、牛奶和异性蛋白注射法,是沿用已久的抗感染疗法。人体的各种防御机构借此获得提高。国外学者证明在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时,输出淋巴管中的淋巴球增多,血液中的丙种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发生永久性淋巴阻塞的作用。有作者推测异性蛋白可能通过垂体及肾上腺起作用。

(二)慢性淋巴水肿 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烘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烘绷疗法:烘绷疗法是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持续辐射热,使患肢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局部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回入血液,改善淋巴循环。对于淋巴水肿尚未发生肢体皮肤严重增生者可选用烘绷疗法。有电辐射热治疗和烘炉加热两种方法。温度控制在80~100℃,每日1次,每次1小时,2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周。每次治疗完毕,应外加弹力绷带包扎。依据临床观察经1~2个疗程后可见患肢组织松软,肢体逐步缩小,特别是丹毒样发作次数大为减少或停止发作。

2.手术治疗: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行下肢整形手术。现有手术方法除截肢手术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⑴手术适应证: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②过度肿胀伴疼痛。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④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国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⑵术前准备:对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它们包括:①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何1恕"诳刂聘腥荆憾苑锤捶⒆鞯募毙苑湮炎檠缀图毙粤馨凸苎祝囝ρ∮妹舾幸┪镉谑跚啊⑹踔芯猜龌蚣∽⒏鈋嘧跎偈鹾笃ぐ旮腥净 帷"矍逑雌し簦捍锏嚼Q裼 匣蚩刂凭植扛腥镜哪康摹"鼙3质鹾笠*魍ǔ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牛肉(里脊): 牛里脊肉是脊骨里面的一条瘦肉。肉质细嫩,适于滑炒、滑熘、软炸等。

牛肉(瘦)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牛肉(前腱) :牛腱子肉即前后腿肉。前腿肉称前腱,后腿肉称后腱,筋肉相同呈花形。适于炖、焖、酱等。

黑豆 :黑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称,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与黄大豆间种,种皮黑色。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蚊和丝虫病的防治,是预防丝虫感染引起淋巴水肿的主要措施。对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淋巴管炎,初次发作时,要彻底处理,抗生素的用量要足,疗程适当延长。足癣是致病菌侵入的一个常见因素,应予积极处理。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辅助检查】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脉郁滞、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的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方法。

(二)淋巴管造影: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辅助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切口感染、全身性反应:恶心、呕吐、发热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