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血脂异常
别名:异常血脂症

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

高血脂症在我国已不少见,据调查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者血脂升高,而且高血脂症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因为患者往往同时还有高密 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所以“ 高脂血症”改称“血脂异常”更为合适。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内科 内分泌科
  • 需做检查:
    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比值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检查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个月
  • 治愈率:
    90%
  • 患病比例:
    18.16%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 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由于血脂异常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多数血脂异常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而患者的血脂异常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被发现的。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从原因上分,一类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另一类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后一类占大多数。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造成:

①生活方式,包括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精神应力、情绪变化、烟酒嗜好等;

②药物作用,诸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主要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

④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红斑狼疮、骨髓病等。

此外,血脂(蛋白)的测定可明显受实验室和受检者取血时状况的影响。抽血应在保持平素饮食半个月、禁食12小时后进行,前一天不饮酒和作剧烈活动;正常情况下,血脂(蛋白)水平可有增减10%的波动,实验室允许有3%-5%的变异。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降低。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时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也升高。

与肥胖的关系 肥胖人的脂肪代谢特点是: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说明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在5.2毫摩尔/升以上的可占55.8%。男子在60岁以后,女子在50岁以后,血浆胆固醇水平都将显著升高。

患肥胖病时,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利用减少,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累,血脂容量升高。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容易肥胖。当这类病人进食的碳水化合物较多或正常时,血浆的甘油三酯升高;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高脂血症就可好转甚至消失。同样,体重下降也能使这些病人的血浆甘油三酯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血脂水平的下降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肥胖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各国制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检测仪器的参考标准并不一致,由此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是难免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国人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血脂的新标准,如下:TC<200毫克/分升为合适范围,200-23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40毫克份升为升高:LDL-C<130毫克份升为合适范围,130-15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160毫克/分升为升高;TG150毫克/分升以下为合适范围,150-190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00毫克/分升为升高。HDL-C,男性不应<40毫克/分升,女性不应<50毫克份升。当然,上述标准是指正常人而言,对于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高的患者,则另当别论。

鉴别诊断

混合性高血脂症、高甘油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这三种疾病应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血脂异常西医治疗

对高危人群实行强化降脂。 

血脂异常的治疗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它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因人而异,实现个体化。当然,首要的目标是针对LDL-C的。不少国家都为此制定过相关指南,其中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第三次会议(NCEPATPⅢ)影响较大,它依据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险程度,区分为高危(其中包括极高危)、中等高危、中等危险和低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症状性颈动脉病、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疾病或有2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冠心病危险评分大于20%的患者:极高危人群指的是已有冠心病且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或严重的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等患者:中等高危人群指有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10年冠心病危险评分为10%-20%。对于高危、中等高危人群,专家组的意见一致,认为应当给予强化降脂治疗。经过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启示,在2001年规定的基础上,美国2004年又重新公布了强化降脂时LDL-C的目标值:高危患者应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中等高危患者也主张降至100毫克/分升。极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70毫克/分升以下(国内专家认为这一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定为<80毫克/分升)。总的说,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应使LDL-C达到目标值或降低30%-40%。

糖尿病早已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70%的糖尿病患者均死于冠心病。研究证明,L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冠心病的危险即升高57%。前已提及,糖尿病患者血脂分布有其固有的特点,即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虽然LDL-C升高不明显或正常,但质量差,小而密的LDL-C和氧化型LDL-C增多。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强化降脂呢?对一组没有心血管疾病、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所作他汀类药物的临床降脂试验结果表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7%、48%,总死亡率下降了27%。并有研究提示,胆固醇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反而高于胆固醇较高的非糖尿病患者。目前,美、欧及我国的指南都将糖尿病的LDL-C目标值定为<100毫克/分升,而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70毫克/分升。

血脂异常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血脂异常的饮食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一、灵芝

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二、鱼类

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水果蔬菜

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水溶性纤维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淡水溶性纤维(如全麦麸)能预防 便秘 ,但对降低胆固醇没有助益。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有豆子、枣、草果、无花果、干梅子、花椰菜、燕麦麸等。干梅子内含60%属于可溶性的果胶、黄豆及其制品也具有同样的功效,魔芋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

四、大蒜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半颗蒜头(整颗更好),可帮助某些人降低10%的胆固醇,而且还能降低血压。蒜头里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蒜氨酸。每日服用900毫克的无味蒜头胶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洋葱

洋葱也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并有降低血液粘度的功效,作用和药物阿司匹林颇类似。

合理饮食

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3、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类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饥饱适度。

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一.合理饮食

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3、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类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饥饱适度。

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戒烟忌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三.适量饮茶

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四.适当运动

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 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要控制体重的增长。

五、限制咖啡

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正确烹调。

在烹调动物性食品中,绝对避免油炸。较适宜的方法是蒸和烤,这样才能使食物中的油脂滴出。

七、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高胆固醇者,饮食治疗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营养。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L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I、apoB、Lp(a)等的检测属于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1.TC: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2.TG: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TG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TC不同,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

3. HDL-C: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HDL所含成分较多,临床上目前尚无方法全面地检测HDL的量和功能,故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醇的量,间接了解血浆中HDL的多少。

4.LDL-C: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目前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5.Apo AI:正常人群血清apo AI水平多在1.2~1.6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6.ApoB: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lg/L范围内。

7.Lp(a):血清L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高达10OO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OOmg/L以下,文献中的平均数多在120~180mg/L,中位数则低于此值。通常以300mg/L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临床上用于Lp(a)检测的方法尚未标准化。

8.sLDL:血浆中LDL的颗粒大小不均,每一个体都有大、中、小颗粒LDL。已证明血浆TG水平与LDL颗粒结构有关。当TGL(l5Omg/dl)时,大而轻的LDL较多,血浆电泳时LDL谱呈“A”型;当TG>1.7Ommol/L时,sLDL水平升高,LDL谱呈“B”型,并伴随血浆apo B水平升高,HDL-C及apo AI水平降低。目前认为sLDL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是,临床上尚无简便可靠的实用方法检测sLDL。

各血脂项目测定数值法定计量单位为mmol/L,国际上有些国家用mg/dl。TC、HDL-C、LDL-C的换算系数为mg/dl×O.0259=mmol/L:TG的换算系数为mg/dl×O.0113=mmol/L。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会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