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主要经咽鼓管途径感染,也可见于外耳道、鼓膜外伤感染,罕见血行途径感染。
1.突然发生的耳痛,疼痛剧烈、波动性跳痛,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症状可以缓解。
2.患者若是婴幼儿便会哭闹不止,不能叙述症状,但是会出现摇头、击打头部、拍耳动作。
3.发热, 倦怠、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呕吐等进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途径。急性中耳炎早期病毒抗体滴定往往升高,可能为腺病毒和流感病 毒感染,继而细菌侵入,小儿多是肺炎球菌、溶血性流行感冒杆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成人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等。稍晚,鼓膜穿孔,即 成混合感染。
外耳道感染(30%):比较少见,如战时火器震伤,挖耳损伤,拳击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后感染。严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烂溃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血行感染(20%):最少见,急性重度传染病和脓毒血症,细菌经动脉直接进入鼓室,亦可由静脉血栓感染而进入鼓室。
根据病史及检查鼓膜充血或者流脓即可做出诊断。
急性中耳炎西医治疗
应对措施
给患者脱去更多的衣服、少盖被子。用海绵蘸温水擦身降温。降低热度对婴儿及儿童患者尤其重要。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解热镇痛药以减轻不适及降低热度。即使把体温降低,孩子也仍然哭闹不已或婴儿的囟门在不哭时凸出或明显下陷,应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服食抗生素。以前患过中耳炎或缓议厅里受到影响的人,应在康复后再检查。
1、给患者喝大量液体,如水、牛奶等,用以补充因发热而损失的水分。
2、小心治好伤风咳嗽,以减少因咳嗽而导致中耳感染的危险。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病源和去除阻塞病变。
2、通畅引流、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中耳积液。
用药原则
1、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2、用抗组织胺及激素药物,以利咽鼓管通畅。
3、及时查清病因,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急性中耳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症状需要应用止咳药物防止经咽鼓管途径感染中耳。
3.普及正确婴幼儿哺乳方式防止溢乳。
4.普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正确的擤鼻方法,不要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
5.鼓膜穿刺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鼓膜穿孔或者置管患者禁忌游泳。
1.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症状需要应用止咳药物防止经咽鼓管途径感染中耳。
2.普及正确婴幼儿哺乳方式防止溢乳。
3.普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正确的擤鼻方法,不要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
4.鼓膜穿刺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鼓膜穿孔或者置管患者禁忌游泳。
1.鼓膜
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 色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 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
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
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严重感染病例可出现急性乳突炎、乳突蓄脓、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病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表现为传导性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