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混合型脑瘫
别名:混合性脑瘫,混合型脑性瘫痪

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脑瘫又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混合型脑瘫指的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几种类型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也就是说,在一个患儿身上要有2 种或2种以上的脑瘫症状出现就可以称之为混合型脑瘫。小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针对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在综合治疗中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在矫治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激发患儿的积极参与性,提高治疗训练效果也是脑瘫治疗方法,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积极与患儿交流,逐渐克服患儿的偏执,依赖心理,建立独立、自信、坚强、向上的信心,培养其自理能力,使其适应社会。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这也是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之一。

3、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这是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4、头围异常也是常见的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脑瘫儿都表现有程度不等的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独坐、爬、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较正常儿童迟缓;抓握东西,手指的精细动作也落后于正常小儿。

7、主动运动减少:新生儿期表现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3个月时下肢踢蹬动作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偏瘫型脑瘫常表现为一侧活动减少。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瘫、软,过分安静。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1、遗传因素:有认为脑瘫可以追溯出家族性遗传病史。

2、产前因素:妊娠六个月内的病因: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缺陷,子宫内感染,先兆流产致脑缺氧,风疹感染,毒物接触,放射性物质辐射。

3、妊娠后期阶段的病因:妊娠毒血症,胎盘或脐带异常,产前出血,血型不合,母亲受创伤,感染或多胎妊娠。

4、产后因素:核黄疸,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发作,未成熟儿的呼吸道梗阻,肺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的脑缺氧,这也是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之一。

5、产中因素:分娩时胎儿缺氧,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生后呼吸衰竭,早产儿及未成熟儿,产伤,低出生体重儿。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 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混合型脑瘫西医治疗

1.心理疗法:小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针对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在综合治疗中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在矫治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激发患儿的积极参与性,提高治疗训练效果也是脑瘫治疗方法,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积极与患儿交流,逐渐克服患儿的偏执,依赖心理,建立独立、自信、坚强、向上的信心,培养其自理能力,使其适应社会。

2.理学疗法: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固缩,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3.使用矫形器具: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固缩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

4.运动疗法:据固缩性脑瘫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5.“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儿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 “休眠” 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

混合型脑瘫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护理中应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胃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人工喂养应注意乳食的质量、适时增添辅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专业指导

1、孩子出生前: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

(3)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

(4)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2、胎儿出生时:

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4、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

2.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

3.高龄产妇产前羊水基因、染色体、免疫学检查。

4.颅脑CT: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常见的异常包括广泛性脑萎缩、脑软化及白质发育不良等。对于部分病例可用于提示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5.脑电图: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6.智商测定:评价智力和社会适应状况,明确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7.诱发电位: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及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混合型脑瘫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 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

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 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 1/4。

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

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牙齿发育障碍

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