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痰火
别名:窠囊之痰

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所谓“窠囊之痰”。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是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明代医著《名医执掌》即强调“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未有有痰而无火,有火而无痰者”。发现在癌症转移时,多并发周围及体内淋巴结肿大,与中医的痰火流注相吻合。形体消瘦,胸脘胀满,纳呆呕吐,胃中振水音或肠鸣漉漉,便溏或背部寒冷,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舌苔白润,脉弦滑。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免疫因素(80%):

系统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多种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甚至诱生干扰素的功能,完全可能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来改善微循环,消除和缩小肿瘤。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鉴别诊断

痰湿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痰火西医治疗

暂无相关疗法。

痰火中医治疗

从痰火论入手治疗癌症,研制出了含有人工牛黄、壁虎、蚤休、三七、麝香、川贝母、全蝎、黄连、山豆根、桅子、麦冬、桔梗、熟地、当归等的消瘤汤一号,以及含有朱砂、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儿茶、硼砂、冰片、雄黄、枯矾、炒僵蚕等的消瘤汤二号,其与传统中医治癌方药不同的是:清火消炎并举;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用药,如使用了可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中药半枝莲、桅子、黄芪等。李全国在实践中发现,痰火论并非完善,中医痰证还应分为肺痰、肾痰、脾痰和怪痰四类。怪痰多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怪痰引发的癌症多为痰火并举,治疗应滋阴降火。

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宜食清淡食物,多喝水,锻炼身体。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临床体格检查:患者常有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患者还可表现出咳嗽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咳嗽剧烈者可伴有胸痛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胸片以及胸部CT可见到肺部的病灶。痰液细菌学检查可呈阳性。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形体消瘦,胸脘胀满,纳呆呕吐,胃中振水音或肠鸣漉漉,便溏或背部寒冷,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舌苔白润,脉弦滑。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