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肾痈

肾痈是痈肿之发于肾经募穴京门穴处者。《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腹部平片
  •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0-30天
  • 治愈率:
    60%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肾痈肾经不足生,京门微肿隐隐疼,少腹肋下〔月真〕胀满,房劳形寒邪外乘。 

【注】此证始发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多因肾虚房劳过度,挟外感风寒所致。初起者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满,继则令人寒热往来。治宜温肾阳,散风寒,始用五积散加辛温之剂,继之据病情之好转,寒去痛止者可内服桂附地黄丸之类,进行调理。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痈肿之发于肾经募穴京门穴处者。《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多因肾虚房劳过度,挟外感风寒所致。初起者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满,继则令人寒热往来。治宜温肾阳,散风寒,始用五积散加辛温之剂,继之据病情之好转,寒去痛止者可内服桂附地黄丸之类,进行调理。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肾痈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肾痈中医治疗

初服五积散,加细辛,寒尽痛止,宜用桂附地黄丸调理。

京门穴又名肾募,在身侧腰中监骨下肋间。

方剂:五积散 

组成:苍术(炒,二钱)陈皮桔梗川芎当归白芍(各一钱)

麻黄枳壳(麸炒)

桂心干姜厚朴(各八分)白芷半夏(制)甘草(生)

茯苓(各四分)

引姜一片,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恶寒者,加速须葱头三个,盖卧汗出甚效。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1、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此病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此病的发生。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呈阳性。早期尿中无白细胞,当感染扩展到肾盂时,尿中可发现白细胞。尿培养的结果应与血培养相同。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夫肾痈于内肾相对。皆由肾气衰败而成。突起皮赤者易安。陷入皮黑者难痊。如精神清爽。颜色红润。饮食不减。多起少卧。此为善义也。颜色黑黄。饮食全减。斯为可忧。惟须详审速疗。肾痈乃将理失宜。劳伤气血。风寒之气。乘虚而入。内舍于肾。及挟邪热。其气结聚。或作寒热。脉数而实者是也。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