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风热引起的咳嗽为“热咳”。夏秋交替,天气正由夏季的湿热向干冷过渡,人体经过漫长暑日,体内热盛,黏膜组织充血,令细菌有机可乘。因此这时的咳嗽症状是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这种情况一般归为“肺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厚且黄,鼻涕也带黄,这时就要用凉寒性质的药物,来把人体内的热降下来。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咯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有汗,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犯肺之表证,发热而恶风,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津,症见口鼻干燥,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吐出,燥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发,而见咳嗽。
不良饮食习惯(30%):
常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胃热,更容易导致肺火,因为辛辣入肺引发热咳。如:嗜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气候因素(20%):
气候的改变也是引起肺上火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发热咳,尤其是儿童、老人。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其他因素(15%):
其他一些因素如受凉、缺少睡眠、喝水少等,也容易引起肺火上身。此外,感冒发烧更容易引起热咳。
1、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而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常有流行病史,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鉴别。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咳嗽、咯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3、其他: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出现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热咳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热咳中医治疗
热咳治疗
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热咳药浴
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热咳食疗: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润肺。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日常预防
1、保持环境舒适:与寒咳一样,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2、饮食预防: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热咳检查主要是结合脉诊,舌诊,望诊,病症等结合判断。有寒邪袭表,卫阳被郁,腠理致密,汗孔闭塞的表寒证。又有寒邪内犯于肺,肺失宣发而致的咳嗽,吐痰清稀等表现。热为阳邪,易伤津液,注意查一下大小便的问题,痰液,血尿常规。
表现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