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疔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外耳道疖。西医指发生于外耳道的急性化脓性疔疮。其特征为初起时有粟米样脓头,红、肿、热、痛,化脓时疼痛加剧,有形寒、发热、不思饮食、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溃脓后肿退痛减,一周左右可痊愈。治疗一般多以清肝火、利湿热为原则。
耳部疼痛较剧烈,甚则张口、咀嚼及牵拉耳郭、压迫耳屏时疼痛剧烈。耳疔严重时可波及耳后,以致耳后红肿,耳后沟变浅,甚则耳郭被推向外前方,因而与耳根毒相似;但耳根毒为脓耳变症,有脓耳病史及症状,乳突CT可协助诊断。检查见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或有脓头。
耳疔多因挖耳损伤耳道肌肤,或因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以致风热湿邪乘机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于耳道肌肤而形成耳疔。由于风热邪毒外袭,引动肝经火热,邪热搏结,循经上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致耳道红肿疼痛。治疗上以解毒泄热,消肿止痛为主。
检查见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或有脓头。
耳疔西医治疗
全身及局部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注意局部引流,必要时及时切开。
耳疔中医治疗
1、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前、耳后。
2、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用开水调成糊状,涂搽于外耳道红肿处;也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外耳道患处。
3、耳前、后淋巴结肿大疼痛者,用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调水外搽。
4、耳疔成脓者,可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排出脓血后敷黄连膏。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耳疔肿胀疼痛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消肿止痛。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1、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疔肿已溃,应经常清除脓液;睡眠时患耳向下,以利脓液排出,但注意局部不能受压。
2、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耳部专科检查、外耳道耳镜检查、视频耳内镜检查、CT。
形寒,发热,痛如锥刺、寒热头痛,全身不适,不思饮食,苔黄腻,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