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鼻疔

鼻疖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疖肿,即鼻疖肿。【典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疖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本病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肌肤,风热邪毒乘机外袭而致病。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鼻前庭  涂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2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2-4周
  • 治愈率:
    95%
  • 患病比例:
    1%
  • 好发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局部症状: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形小根深,坚硬如钉,顶有黄白色脓点。

2、查体症状:可见一侧鼻前庭内有丘状隆起,周围红肿发硬,顶部可见脓点;严重者可引起同侧上唇、面部、下睑等处肿胀、疼痛。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火热邪毒,袭滞鼻窍(40%):

本病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肌肤,风热邪毒乘机外袭而致病;【典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疖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邪毒炽盛,内陷营血(40%):

因忽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以致火毒结聚,循经上犯鼻窍而生。若火毒势猛,正气虚弱,或早期失治误治,或妄行挤压,则会导致邪毒走散,入犯营血,内陷心包而成疔疮走黄之证。总的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消疔散肿。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火热邪毒,袭滞鼻窍型: 初起鼻尖或鼻前庭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疼痛加剧,有跳痛,或麻或痒;继则隆起如粟粒样,根脚坚硬,形如椒目。3~5日后,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自溃脓出。全身见恶寒、发热、头痛不适。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数。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鼻疮相鉴别。鼻疳病变范围较广,表现为鼻孔处皮肤潮红、糜烂、流水、结痂等,故较容易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鼻疔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鼻疔中医治疗

火热邪毒,袭滞鼻窍型

【证见】 初起鼻尖或鼻前庭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疼痛加剧,有跳痛,或麻或痒;继则隆起如粟粒样,根脚坚硬,形如椒目。3~5日后,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自溃脓出。全身见恶寒、发热、头痛不适。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消疔散肿。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若恶寒发热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疼痛较甚者,加当归尾10克、牡丹皮10克。发热口渴者,加竹叶12克、生石膏15 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丸重3克),每次1丸,片剂每次2~4片,每日2 3次。  

(2)银黄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邪毒炽盛,内陷营血型

【证见】 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两眼合缝,头痛如劈,并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发痉发厥,口渴便秘。舌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

【治法】 泄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黄连15克,黄柏15克,栀子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单方验方

(1)痈疔百效丸(《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处方:大黄30克,明雄黄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共捣如泥,加入荞麦粉、陈醋适量,制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丸,温开水送下。

(2)芩连消毒饮(《名医名方录·顾伯华》)。

处方:黄芩10克,黄连6克,生栀子10克,制黄连9克,野菊花10克,半枝莲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15克,紫花地丁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以透脓泄毒。邪热伤阴者,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以甘寒清热,神识昏糊者,加神犀丹l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者,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黄60克,以凉血解毒。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者,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鼻疔食疗方  

1.疔疮初起伴有发热者菊花晶l匙或菊花15克,冲饮。可常用。本方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  

2.疔疮初期肿痛明显者糯米30克,蒲公英30克,或鲜品倍量。先将蒲公英加水煎汤,弃渣取汁,与糯米同煮为粥服食。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3.疔疮初期疼痛甚者南瓜蒂适量,焙焦存性,研细末,用温开水冲服,每次5克,每日2次。并可用醋调外敷。本方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戒除挖鼻、扯鼻毛之不良习惯,根治其他鼻病,保持鼻前孔部清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禁忌一切挤压、触碰、挑刺、灸法,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诸经火毒相搏,脓毒扩散,入侵营血,内犯心包。

3. 忌食辛辣炙爝及腥荤发物,多吃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局部检查:检查可见一侧鼻前庭内或外鼻有丘状隆起,周围红肿发硬,顶部可见脓点;严重者可引起同侧上唇、面部、下睑等处肿胀、疼痛。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夺检查事项。

2.鼻前庭:即检测鼻前庭皮肤有无肿胀、糜烂、溃疡、结痂及鼻毛无脱落的现象。

3.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诊断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阿米巴、黑热病、丝虫病、疥疮、螨虫等所致之皮肤病。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患处坚硬如钉头,痒且痛,色紫黑,并伴有身发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等症。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