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丛集性头痛常见病
别名: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蝶腭神经痛,睫状神经痛,Horton头痛

从集性头痛(clusterheadaches)亦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岩神经痛、蝶腭神经痛、Horton头痛等,.病员在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一般无前兆,疼痛多见于一侧眼眶或(及)额颞部,可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或鼻塞、流涕,有时出现瞳孔缩小、垂睑、脸红、颊肿等症状。头痛多为非搏动性剧痛。病人坐立不安或前俯后仰地摇动,部分病员用拳击头部以缓解疼痛。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本病多见于青年(20~40岁),男性为女性的4~5倍,一般无家族史。

CH分为发作性和慢性,发作性CH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60%~70%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s征,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min,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发作呈丛集性,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CH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

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CH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CH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CH临床症状与发作性CH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药物因素(45%):

某些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组胺,乙醇等可诱发丛集性头痛发作,而缩血管药物,如麦角胺,去甲肾上腺等可使之缓解,有研究发现丛集性头痛发作时痛侧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管径扩大,发作停止后变小,经颅多普勒检查,丛集性头痛发作时痛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侧,也高于缓解期,而痛侧大脑前动脉流速低于对侧,热成像检查发现痛侧眶区散热增加,有人发现丛集性头痛丛集发作期眶上静脉及海绵窦有炎性改变,导致眼静脉回流障碍并激活疼痛神经纤维,引起眼痛,流泪,鼻塞,流涕等症状。

机体因素(40%):

丛集性头痛发作疼痛均发生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提示与三叉神经有关,可能三叉神经受到逆行性刺激,诱发P物质和其他血管活性肽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而头痛,疼痛发作侧的自主神经症状,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说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丛集性头痛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实验发现眶上静脉及海绵窦炎症可能损害交感神经纤维,引起自主神经症状,因此,可以认为血管因素和神经因素在头痛发作中可能共同起作用。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CH诊断主要依据其反复丛集性发作的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缓解期无阳性神经体征,缺少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依据。

鉴别诊断

(一)与偏头痛鉴别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与典型偏头痛容易鉴别,但是,与非典型性偏头痛(如普通型偏头痛,面部偏头痛等)常不易鉴别,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时,有部分患者有视觉障碍或其它血管痉挛的表现,头痛常是普遍性而不限于一侧,也没有连续和密集发作的特点,面部偏头痛,有些患者头痛的部位虽然也在面部或与丛集性头痛的部位一样,但疼痛一般较轻而持续时间较长,当然,有关组织胺的检查可以帮助进一步诊断。

(二)与血管性头痛鉴别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是患者头痛时头颅外动脉扩张现象,因此传统上列为血管性偏头痛特殊类型,但本头痛与内分泌紊乱无明显关系,更年期发作不见减少,发作时血浆中5-羟色胺并不减少,而组织胺升高,由于颈部血管对组织胺超过敏反应所致,紧张,饮酒,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激发,亦有人认为缺氧也可以诱发。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丛集性头痛西医治疗   

CH的治疗基本与偏头痛相同。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过6mg,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20~4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200mg/d,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每晚5~10mg口服。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0.6~1.2/d口服,部分患者有效。非甾类固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CH预后良好,多数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丛集性头痛中医治疗   

外感头痛

1、风寒证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方中川芎、羌活、白芷、细辛发散风寒,通络止痛,其中川芎可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外感头痛要药;薄荷、荆芥、防风上行升散,助芎、羌、芷、辛疏风止痛;茶水调服,取其苦寒之性,协调诸风药温燥之性,共成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若鼻塞流清涕,加苍耳、辛夷散寒通窍。项背强痛,加葛根疏风解肌。呕恶苔腻,加藿香、半夏和胃降逆。巅顶痛加藁本祛风止痛,若巅顶痛甚,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为寒犯厥阴,治当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半夏、藁本、川芎之类,以吴茱萸暖肝温胃,人参、姜、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千,全方协同以收温散降逆之功

2、风热证

【症状】起病急,头呈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

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以疏风清热。川芎、白芷、羌活、藁本善止头痛,但偏于辛温,故伍以菊花、石膏校正其温性,变辛温为辛凉,疏风清热而止头痛。应用时若风热较甚者,可去羌活、藁本,改用黄芩、山栀、薄荷辛凉清解。发热甚,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若热盛津伤,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花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3、风湿证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该方治湿气在表,真头痛头重证。因湿邪在表,故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藁本、蔓荆子等祛风以胜湿,湿去表解,清阳之气得布,则头痛身困可解;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并调和诸药。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浊,降逆止呕。若见身热汗出不畅,胸闷口渴者,为暑湿所致,宜清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等

内伤头痛

1、肝阳证

【症状】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乎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本方重在乎肝潜阳熄风,对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证均可获效。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b临床应用时可再加龙骨、牡蛎以增强重镇潜阳之力。若见肝肾阴虚,症见朝轻暮重,或遇劳加重,脉弦细,舌红苔薄少津者,酌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滋养肝肾。若头痛甚,口苦、胁痛,肝火偏旺者,加郁金、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泻火,火热较甚,亦可用龙胆泻肝汤清降肝火

2、肾虚证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

本方重在滋补肾阴,以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人参、当归气血双补;杜仲益肾强腰。腰膝酸软,可加续断、怀牛膝以壮腰膝。遗精、带下,加莲须、芡实、金樱子收敛固涩。待病情好转,可常服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潜肝阳以巩固疗效。若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证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若兼见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散寒温里,表里兼治

3、气血虚证

【症状】头痛而晕,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

方中以四君健脾补中而益气,又以四物补肾而养血。当加菊花、蔓荆子入肝经,清头明目以治标,标本俱治,可提高疗效

4、痰浊证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平肝熄风之功。以半夏、生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令痰浊去则清阳升而头痛减;天麻平肝熄风,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并可加厚朴、蔓荆子、白蒺藜运脾燥湿,祛风止痛。若痰郁化热显著者,可加竹茹、枳实、黄芩清热燥湿

5、瘀血证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药麝香、生姜、葱白温通窍络;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大枣一味甘缓扶正,防化瘀伤正。可酌加郁金、菖蒲、细辛、白芷以理气宣窍,温经通络。头痛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地鳖虫等虫类药以收逐风邪,活络止痛。久病气血不足,可加黄芪、当归以助活络化瘀之力。

 

(二)预后

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CH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该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多的禁忌。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避免诱因使本病复发,患者应注意饮食,禁酒,保持心境平和。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易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丛集性头痛检查项目:5-羟色胺、胺试验、颅脑超声检查、颅脑MRI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1.颅脑CI或MRI排除颅内,外其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功能MRI显示发作期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2.做组织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由于长期头痛,患者会出现情绪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