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急性期静脉局部疼痛,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索条,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一)发病原因
血流缓慢淤滞(30%):肢体活动减少或活动受限,血流缓慢,凝血因子浓度增高,长期卧床,肌力降低,对血管壁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而诱发。
血管壁损伤(25%):机械损伤如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置管,输注各种刺激性强的高渗性溶液。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机械性脉管炎的发生。
血液高凝状态(20%):手术外伤、烧伤、心肌梗死、输血、肿瘤等导致高凝可诱发。
血管壁弹性降低(12%):如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肢体水肿、心衰等也可诱发。
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1932年,De Takats提出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中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血液中L型或其他非典型细菌类型可能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另一种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脓毒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这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1845年,Jadious首先描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尽管大量的致病因素已经发现,但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因素,可能与2种疾病密切相关:
(1)内脏癌的体表表现:1856年,Trousseau首先报道与癌症有关;Sproul注意到胰尾癌患者易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常与血管炎有关,如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报道,19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8例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而Shionoya随访25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43%发生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上肢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除发生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尚见于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等。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改变,Mondor病罕见,其静脉炎症通常局限在乳房上部的前侧壁部分(侧胸静脉),乳房下部越过乳房反折处,沿着肋缘和上腹部的区域(胸,上腹壁静脉),以及由乳头内下方伸展到剑突下和上腹壁范围(腹壁上静脉),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样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目前病因尚未明了,除上肢骤然用力而静脉受牵拉遭受损伤,构成本病发病因素外,也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近来文献报道,Mondor病多发生在乳房手术后,长期口服避孕药,遗传性蛋白质C缺乏,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情况时。
诊断
诊断通常不困难,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所替代,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
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
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
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乆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血栓性浅静脉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学和病理类型、浅静脉血栓的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般性血栓性静脉炎仅表现为表浅的、局限的、轻度触痛的静脉炎症反应,可口服轻型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并鼓励患者继续参加日常的活动。如因静脉曲张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且症状持续存在,做病变累及的曲张浅静脉剥脱,能加快缓解症状。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等,且往往以后者为最有效。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淋巴感染,可应用一些抗感染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等抗血栓药物,在血栓性静脉炎中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因为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凝固,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似乎只有极小的应用价值。当血栓性浅静脉炎涉及大腿,如隐股静脉结合点或?静脉处,可能蔓延到深静脉时,可使用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为预防血栓可能向深静脉蔓延,特别是双向多普勒超声证明血栓累及范围比原发部位更大,并蔓延到股部大隐静脉时,应做大隐静脉剥脱或隐股静脉结合点结扎。
如果病变静脉不切除,血栓性静脉炎常易复发。因此,应指导患者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避免长时期站立或制动,卧床时轻度抬高床脚,以防止静脉血液淤积。
当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置管有关时,应立即拔除导管,进行细菌培养,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怀疑为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应立即切除全部累及的静脉段,切口完全敞开待二期缝合,或者以后做皮肤移植。同时使用合适的全身抗生素治疗。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累及深静脉时,除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外,抗凝治疗十分必要。
(二)预后
预后通常较好。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后,一般可能持续3~4周。浅静脉炎尽管可能蔓延到深静脉,但发生肺梗死罕见。相反,浅静脉血栓常常继发于深静脉血栓,特别是踝部有溃疡的患者。对于发生在下肢静脉曲张后的血栓性静脉炎,不切除病变的静脉段,可能有较高的复发率。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治疗
①脉络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五神汤加减。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桃仁、红花、牛膝。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②脉络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方以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共用可达瘀血去脉络通、疼痛止之效。发生于下肢者可加牛膝,发生于上肢者可加桑枝;肿胀者加滑石、桂枝通阳利水;红肿者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浮肿晨轻暮重者加升麻、黄芪升阳利水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菠萝蜜子:菠萝蜜子是菠萝蜜的果实,棕色成熟的菠萝蜜子可鲜食其果肉,味甜酸而不浓,长约3厘米。
1.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和直接接触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动脉收缩或痉挛。应保持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寒冷季节外出应注意保暖,保暖时间应提前正常人半个月或一个月。寒冷季节外出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露在外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
2.戒烟戒酒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尼古丁、酒精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痉挛,应帮助病人戒烟酒,同时饮食上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类的饮料,有外伤的患者因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动脉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病人应坚持低脂和低糖饮食。
3.保护患肢免受损伤: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肢,可能受轻微刺激即能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
4.避免患肢受压:紧身的衣物,盘腿或双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胭窝下垫东西以等,都能压迫血管,影响动脉供血,静脉炎患者应尽量避免。
1.静脉置管所致的浅静脉炎,可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可作为感染证据。
2.血液检查:可有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或蛋白质S的异常。
3.胃肠道功能检查:对原因不明的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应行胃肠道功能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4.双向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可发现浅静脉中的血凝块,及血凝蔓延的范围。
5.静脉造影检查:一般不必做静脉造影,有时为排除深静脉血栓,可进行。
6.CT检查:对腔静脉段血栓扫描更为有效。
脓毒性静脉炎可并发脓毒败血症,常可致病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