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则包括鲜红斑痣、草莓样血管瘤等。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才逐渐发病。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
色素沉着斑几乎总是局限于腰骶部及臀部,偶见于股侧甚或肩部,呈灰青,蓝或蓝黑色,圆,卵圆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很明显,直径可从仅数毫米到十余厘米,多为单发,偶见多发,患处除色素改变外,无任何异常,皮纹也正常,胎儿时即有,生后一段时期内加深,以后色渐转淡,常于5~7岁自行消退不留痕迹,偶持续于成年期甚或扩大。
先天性胎记是由于人体血清中的锌、铜、钙、镁等微量元素及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严重缺乏而造成的,患处经常受刺激也是胎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也要注意一下饮食方面。
黑素色的沉积(35%):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是引起皮肤颜色改变的主要因素,真黑色素的生成取决于酪氨酸、氧的供给量及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体的生成数量,从而诱发了胎记。
发病机制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特别是其下半部充满黑素颗粒的黑素细胞,其树枝突显著伸长,变细,常呈微波状,与皮面大致平行,广泛散布在胶原纤维束之间,所含黑素颗粒呈阳性DOPA反应,说明不是真皮中的噬黑素细胞,电镜下可见这些黑素细胞含有无数完全黑素化的黑素体。
诊断
根据生后便出现特征性皮损和特异性病程进展,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1.蓝痣:普遍蓝痣色较深,边界相当清楚,小的圆顶状结节;细胞性蓝痣为大的结节或斑块,均稍隆起于皮面,出生时即有,也可在幼儿期始发,可伴发复合痣或发生恶变。
2.太田痣:常生长于面部,病变常斑驳状,混杂有褐色与蓝色斑点。
胎记西医治疗
胎记若长在脸上、手脚上等明显部位,就令人困扰,有人因此自卑,会使患者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儿童,更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产生自卑或自闭的倾向。根据欧美各国的研究,脸部的胎记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变成日后的人格问题。目前治疗胎记的主要手段包括脉冲激光治疗、外科治疗、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
胎记中医治疗
暂无相关疗法。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对胎记瘤体局部要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当瘤体短期内迅速增长、颜色发生改变、向周围组织器官蔓延时,应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
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时可以协助临床确定诊断。由于皮肤位于体表,活检操作较为简单,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有时组织学改变呈非特异性,为明确诊断必须反复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有红色胎记的患者90%以上伴有肝,胃肠等脏腑同时伴有息肉等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