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食管过短

食管过短有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后天性食管过短可继发于炎症性食管纤维化、先天性胃疝的反流、食管溃疡等。典型症状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呕吐。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内科 消化内科
  • 需做检查:
    内镜检查
  •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4天
  • 治愈率:
    83%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典型症状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呕吐,本病也可能直到成年,因初发症状而行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先天性食管过短(15%):

先天性食管过短可能系左或右侧胸-腹膜缺口闭合较迟,使食管下端未能固定所致。再则,先天性短食管症所伴发的部分胃无浆膜,其血管来自胸主动脉,且从未位于腹腔内正常位置,与真正的食管裂孔疝有别。

食管发育(20%):

部分胃移至膈上,食管长度比正常短,不能维持胃在膈肌下的正常解剖位置。胃的血供直接从胸主动脉分支供给。胃前侧没有袋形摺叠的腹膜向上突入膈上。膈裂孔的腹膜解剖关系是正常的。

后天性短食管(25%):

后天性短食管是食管继发性缩短,由于横膈裂孔增大,引起胃上部穿越增大的裂孔进入胸腔,位于胸内的部分胃仍覆盖着浆膜,血管源于腹腔,后天性食管过短可继发于炎症性食管纤维化,先天性胃疝的反流,食管溃疡等。

发病机制

内食管过短也系一种先天性食管过短,从外表看,食管长度似乎正常,横膈食管裂孔亦无异常,贲门位于腹腔原来位置,但这种异常是食管下部,从贲门到中1/3 食管被灰色的黏膜遮盖,组织学证实为胃黏膜组织,其皱襞属胃皱襞,并具有分泌盐酸及胃蛋白酶的腺管,因此,内食管过短纯属黏膜缩短或食管内腔缩短。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X线,内镜及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也存在所谓“短食管”征,食管钡剂造影时见贲门上升,食管缩短,这种食管短小,是贲门上升后,由于食管纵行肌收缩而缩短,故与先天性短小有别,“短食管”应该是在胸腔部分的胃的血供应直接来自主动脉,并且其食管胃交界部不能降至横膈以下的先天性短食管症,也的确有先天性食管过短伴裂孔疝者,此时无论卧位或立位,贲门固定在膈上,疝囊呈钟形,本病也有别于后天性短食管,后者是食管继发性缩短,由于横膈裂孔增大,引起胃上部穿越增大的裂孔进入胸腔,位于胸内的部分胃仍覆盖着浆膜,血管源于腹腔,后天性食管过短可继发于炎症性食管纤维化,先天性胃疝的反流,食管溃疡等;外科性短食管继发于食管切除术和裂孔疝手术引起的食管纤维变性;此外,成人尚有功能性食管过短症,当腹腔脏器受刺激导致迷走神经反射时,可引起食管缩短,如同时存在横膈裂孔松弛,则部分胃可被拉入胸腔,成人临床表现类似溃疡病症状,心绞痛样发作,气急,吞咽困难,出血,胃食管反流等,熟悉这些表现均有助于对先天性食管过短的认识和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食管过短西医治疗

(一)治疗

婴儿或儿童注意饮食、解痉药物的应用,食管扩张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二)预后

食管扩张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食管过短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牛奶山药面粉糊:牛奶250g,山药、面粉各30g。将山药切成丁状,加水、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入牛奶,调入面粉糊,煮沸。以上为1次量。日服1~2次,空腹服用,1个月为1疗程。

牛奶性味甘、平,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山药益肺、健脾、补肾。研究表明,山药能促进胃的功能,有助于消化食物。面粉,特别是大麦粉,含有尿囊素,能治疗胃部的炎症,促进胃功能康复。

2.橄榄煲萝卜:橄榄250g,萝卜500g。橄榄及萝卜(切成小片)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煎汤。代茶饮。连用5-7天。

橄榄又名青果,能下气、生津、止渴、清肺、利咽、消食、开胃。萝卜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清热解毒。橄榄煲萝卜能清利咽喉,调整食管舒缩功能,消食开胃,疏通气机。临床观察,服后能减轻食管反流症状。

3.鸡肫花椒:鸡肫2只、花椒20粒、盐少许。将鸡肫里外洗净,放入花椒,加盐少许,湿纸包裹数层,火上煨熟,取出即可。切成薄片,趁热食用。每次吃1只,1天吃2次,连用1周。

鸡肫养胃,本品和胃降逆,通腑理气,临床观察能减轻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减少呃逆及嗳气,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障碍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4.炒萝卜缨:新鲜萝卜缨300g,食油、盐适量。萝卜缨洗净、切断,放入热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少量调味,即可食用。

本方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对于呃逆、暧气、饮食积滞、胸胁胀满不舒,以及胸骨后烧灼闷痛和咽喉部有异物感等均有疗效。

5.参芪猪肚汤:

猪肚1具、黄芪150g,党参150g。将黄芪、党参洗净切片,猪肚洗净。参芪以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文火炖煮,熟后去掉药包即可。趁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每日吃2次,连吃1周。

黄芪性味甘、温,为补气主药,能降低胃酸及胃分泌,保护胃黏膜。党参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功效。猪肚养胃、补胃、治胃,与参芪配伍,借其补气扶正之力,对于胃及食管炎症、消化不良、烧灼痛者有效。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X线,内镜及活组织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食管裂孔疝。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