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牛痘
别名:牛痘苗

牛痘(vaccinia) 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通过接触传染给人,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根据WHO报告,本病现已在全球消失。牛痘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牛产生轻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该病毒,只会产生轻微不适,并产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潜伏期5~7天,在接触部位出现原发性损害,初起为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和脓疱,疱中央呈脐凹,周围有红晕及水肿,多发于手指,前臂及面部,可发热,伴局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4~6周可自愈。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感染因素(78%)

牛痘病毒(cowpox virus)所致,它与痘病毒相似,在鸡胚囊膜上培养时,能产生出血性损害。与种痘相似。表皮慢性坏死,有较多出血,表皮下细胞可见胞质内较大的包涵体。

职业因素(20%)

本疾病是由于牛感染天花病毒后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染给人,所以本病患病人群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需与挤奶员结节、羊痘、原发性皮肤结核、异物肉芽肿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重点和挤奶员结节相鉴别,后者属于副牛痘病毒感染,其潜伏期5~14天。开始在手、前臂出现单个或数个炎性丘疹,后变紫红色半球形结节,其周围有红晕,中心呈脐窝状,质地坚韧,为黄豆大小,表面光滑,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时顶部有1个水疱或脓疱,以后结痂,或者渐渐发展,成为乳头瘤状淡红色皮损,类似化脓性肉芽肿。故根据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检查可鉴别清楚。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牛痘西医治疗

1、治疗  

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或干扰素γ、β。  

2、预后  

鼓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抓挠皮肤。4~6周可自愈。

牛痘中医治疗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方药:五神汤合萆參渗湿汤。银花20g,茯苓30g,地丁1Og,车前子(另包)30g,萆參10g,苡仁30g,黄柏10g,丹皮15g,泽泻10g,滑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二、外治法三黄擦剂外用,每日3次。糜烂者用青黛膏外涂。    。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应注意避免抓挠皮肤,对于已经感染者应立即停止工作,进行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使用下述 药膳可促进恢复。

1、薏苡仁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

【制作】将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

【用法】每日2次,作主食吃。

【功效】利湿,清热。可作为牛痘患者的辅助治疗。

2、板蓝根银花糖

【来源】经验方

【原料】板蓝根100克银花50克甘草1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用法】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牛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3、芫荽汤

【来源】《岭南草药志》

【原料】鲜芫荽150克鲜胡萝卜200克风栗(干板栗)150克鲜荸荠100克。

【制作】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5天。

【功效】透发痘疹。适用于小儿牛痘。

4、绿豆汤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绿豆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

【用法】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牛痘。

【宜忌】热退后即停服。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由于现代牛奶取奶工艺的改革,通常由机械化完全替代人工操作,故目前发生本病的病例组件减少,本病常发生于挤奶或屠宰场的工人。也可由假牛痘病毒感染所致。故应进行牛痘疫苗的免疫,以减少本病的感染机会。对于有可疑被牛痘病毒污染的奶牛,挤奶时应佩戴手套,减少感染几率。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本疾病通过实验室病毒培养即可确诊。

病理改变:与种痘相似,但表皮坏死较慢,炎症,红斑明显,有较多的出血,表皮基底细胞肥大增生,在表皮下部细胞可见胞质内包涵体,它比天花及种痘的Guarnieri包涵体要大。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10-15天左右可以自行愈合。其并发症主要是针对皮肤损伤造成的完整性破坏,伤口暴露,可形成浅表溃疡,且伴有明显的瘙痒。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