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裂谷热
别名:立夫特谷热,立夫特山谷热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痛、衰竭、畏光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传染科 
  • 需做检查:
    出血时间
  •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 传染性:
    接触传播
  • 治愈周期:
    1-3个月
  • 治愈率:
    70%
  • 患病比例:
    森工工作者发病率约为0.01%-0.05%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潜伏期3~6天,骤起高热(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恢复顺利,白细胞计数减少,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裂谷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呈球型,直径80~100nm,有长约5~10nm的长纤突多肽包膜,3个螺旋状的核体,含单链RNA基因组为L,M及S三个亚单位组成,多数病毒有三种主要病毒体多肽,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质中复制,在外界对脂溶剂如乙醚,脱氧胆酸盐及对热敏感,而在4℃可保存数月,-20℃可长期存活,56℃ 3h后,血清中的病毒可恢复活力。

(二)发病机制

列谷热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推测是由病毒对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直接侵犯和免疫因素的参与。

病理改变为皮肤,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依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可作初步诊断,依病毒分离(取病人病初3天的血清接种于小白鼠),或双份血清特异抗体效价呈上升则可确诊。

与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相同。

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乙脑、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Q热、其他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等鉴别。

1.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较轻,高热持续2-3天后缓解,呈双峰热,确诊需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

2.乙脑:夏秋季流行,蚊虫叮咬,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一般无肝损伤和出血症状。

3.病毒性肝炎:起病初可有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和上腹胀不适。重症肝炎有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意识障碍,但无DIC出血表现。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裂谷热西医治疗

1、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血: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等,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肝损伤:保肝、退黄、营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剂。  

(5)颅内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瞳孔等变化,予20%甘露醇(1-2 g/kg)快速静点脱水,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6)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血钾等积极行血液透析。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裂谷热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1、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VC有间接地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的作用。各类新鲜绿叶蔬菜和各种水果都是补充VC的好食品。

2、富含维生素A食物。

应当多吃富含VA的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南瓜、红黄色水果、动物肝、奶类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在本病流行区内,防蚊灭蚊是极重要的预防措施,减毒活疫苗在南非已用于人及动物,近年甲醛灭活疫苗已用于兽医等受染危险性较大的人员,可免疫2年以上。

裂谷热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 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裂谷热中医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信息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发病1~2天内白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继而白细胞明显减少,可低于2×109/L,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可见血尿及蛋白尿。

肝功能检查:ALT和AST升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并发出血性休克,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并发肝炎,脑炎,视网膜病变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