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严重并发症,穿孔又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急性穿孔时,胃、十二指肠内大量内容物突然流入腹腔,首先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数小时后,流入腹腔的胃肠道细菌开始滋长,又逐渐形成细菌性腹膜炎,病情严重者可并发休克。

多数病人既往有溃疡病史,且在数日前溃疡症状加剧。穿孔多在夜间空腹或饱食后突然发生,典型症状是突发性上腹剧痛,呈刀割样,可放射至肩部,很快扩散至全腹。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肢体发冷、脉细等休克症状,伴恶心、呕吐。由于继发细菌性腹膜炎,腹痛可加重。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症状

①大多数患者有溃疡病史,且近期内溃疡病症状加重;

②上腹刀割样疼痛,逐渐波及全腹,有时疼痛放射至肩背部;

③多伴有恶心,呕吐。

2、体征

①全腹压痛,肌紧张,尤以右上腹为甚;

②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辅助检查

①X线片及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

②腹腔穿刺抽得黄色混浊液体,石蕊试纸呈酸性反应。

多数病人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突然出现刀割样上腹持续性剧痛,因腹痛而不敢移动体位,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部肌肉紧张,可呈板状强直,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早期病人体温并无升高,由于穿孔后的胃,十二指肠液的强烈化学刺激,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后期由于肠道细菌进入腹腔引起的感染,病人出现高热,肠麻痹,腹胀等症状,由于胃肠道气体进入腹腔,X线检查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非类固醇抗炎药的应用(20%):

非类固醇抗炎药和GU、DU 的穿孔密切相关。对应用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显示非类固醇抗炎药是DU 穿孔的主要促进因素。

饮食过量(20%):

暴饮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而很容易诱发胃穿孔。穿孔发生具有季节性,冬季发生穿孔者最多。溃疡病人进食不能快,要细嚼慢咽,平时也不能过饥。

紧张与劳累(20%):

精神过度紧张或劳累,会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使溃疡加重而穿孔。

其他因素(20%):

包括患者年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伤、大面积烧伤和多发性器官功能衰竭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癌穿孔等疾病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2、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基本上是一种内科病。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的炎症已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须手术治疗,应视为外科病。

3、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适于年龄较轻,溃疡病程短,穿孔小,漏至腹腔的内容物不多,腹膜炎有局限趋势者,但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在无休克情况下采取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输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

(3)配合针灸治疗。3天后可酌情服中药治疗,如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经24小时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

(2)再次穿孔。

(3)伴有幽门梗阻或出血者。

(4)年老,全身情况差或疑有癌变者。

2、手术方式:

(1)穿孔缝合及网膜覆盖。适用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重,年老体弱不宜作胃切除者,穿孔周围组织柔软,缝合无技术困难者。

(2)胃大部切除。适于穿孔时间短,炎症轻,胃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出血,穿孔缝合术可能发生幽门梗阻者。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期

凡具手术适应证者,应早行手术。不具备手术适应证者,宜采用非手术疗法。在禁食、持续胃肠吸引、输液之同时采取针刺治疗。取穴上脘,中脘,梁门,天枢,内关,足三里等。强刺激,留针30~60分种。每6小时一次。本法具有镇静止痛,促进穿孔粘连、闭合之功,从而调整全身机能状态及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疗程1~2天。

2、毒热炽盛期

当急腹疼减轻并局限于胃脘或右下腹,腹鸣恢复或排便排气,或于胃肠吸引后,开始中药治疗;选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之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黄芩,枳壳,半夏,柴胡,白芍,大黄,生姜,大枣。腹疼加川楝子,元胡,木香;腹腔感染重者加蒲公英,连翘,金银花;大便燥结不下者加芒硝,番泻叶;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赤芍;气滞重者加郁金,香附;湿热蕴结中焦者加黄连,栀子,胆草。每日一付,水煎后分多次服。或用水煎剂或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煎剂500ml经肛管滴入,每分40滴。同时还可配合针刺,穴位手法同上,每日两次,7日为一疗程。对于湿热下注在右下腹,下腹形成脓肿者宜通里攻下,清肠排毒,方用大黄(后下),丹皮,败酱草,红藤,桃仁,生薏米仁,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锦草,川朴,元明粉(分冲),水煎每日一付。

3、恢复期胃脘痛

脾胃虚寒者用理中汤(《伤寒论》)合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人参,白术,干姜,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木香,茯苓。水煎分次服,每日1付。症见脘腹胀闷,纳少苔腻者加陈皮,砂仁以理气宽中;若吐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以制酸;呕吐清涎者,加丁香,半夏以温中降逆。对胃腑血瘀者宜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枳壳,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皮,五灵脂,元胡,乌药,甘草,香附,川楝子。呕血便黑者加三七粉、侧柏炭、仙鹤草以化瘀止血。气滞者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柴胡,香附,白芍,川芎,枳壳,甘草,陈皮,川楝子,元胡,木香,苏梗。胃脘发凉者加吴荣萸,淡干姜以温中散寒;胃中灼热者加黄连,栀子以清降温热。对有郁热耗津者宜用一贯煎合左金丸:沙参,麦冬,地黄,白芍,川楝子,左金丸(包煎),炒栀子。若吐酸嘈杂者加吴茱萸,黄连以柔肝缓脾,清热和胃。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注重软、烂、消化: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荤菜,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2、保持新鲜、清淡:各种食物均应新鲜,不宜存放过久食用。吃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黄瓜、番茄、土豆、菠菜叶、小白菜、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为了预防胃,十二指肠穿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季节转换时注意保暖,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尽量不用或慎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高血压病人要尽量避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如有关节炎等病变必需服用激素或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时,应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如泰胃美,它属于H2受体阻滞剂,是一种较常用的抑酸剂,它能适度地抑制胃酸分泌,且副作用也比较小。

3、病人一旦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一旦发现有消化性溃疡,应遵医嘱作正规治疗并定期复查,直到溃疡全部愈合为止。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全腹压痛,肌紧张,尤以右上腹为甚,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X线片及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抽得黄色混浊液体。

3、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多在(15~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常因脱水,血液浓缩而升高。

4、血清淀粉酶

可中度升高,但血清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容易并发化学性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等。

1、腹膜炎是腹腔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中毒性休克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综合征,其特征为高热、呕吐、腹泻、意识模糊和皮疹,可很快进展为严重而难治的休克。主要发生于应用阴道棉塞的行经妇女。主要症状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引起。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