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纵向压力,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及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向四周爆裂,但该处四周仅由皮肤包围,不能提供骨片向四周移位的空间,皮肤必然受到莫大张力,形成水疱,甚至皮肤破裂,骨片尖端可刺破皮肤,虽然是由内向外的开放骨折,不同于由外向内伤力造成的开放骨折,但决不能忽视感染的危险性,在许多病例远端腓骨遭受弯曲或扭转伤力而骨折,且明显移位,肢体缩短。
由于纵向暴力,骨折片向四周爆裂,局部皮肤受到莫大的张力,形成水疱,甚至皮肤破裂,骨片刺破皮肤而成为开放性骨折,并可伴有腓骨骨折,肢体短缩。
病因:
胫骨轴向暴力或者下肢的扭转暴力是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主要原因。引起胫骨下段爆裂骨折的轴向作用力是高能量暴力,多伴有关节面严重分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并且大部分同时有膝关节内骨折,主要见于车祸、工业事故伤等。
而低能量的扭转暴力使胫骨远端骨折线呈螺旋形,关节面分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及胫骨下段爆裂骨折典型的软组织肿胀较少见,膝关节内骨折不一定出现,此类骨折主要见于运动伤(如滑雪、滑水等)。
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皮肤张力大,水疱形成,骨片刺破皮肤而形成开放性骨折,肢体短缩,X线片可以确诊,必要时CT扫描,判断骨折的粉碎性情况。
胫骨远端爆裂骨折西医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采用钢针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的适应症掌握比较严格。因解剖复位困难,控制旋转及对位、对线能力差,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关节僵硬及不利于开放性骨折的创面处理等特点,通常认为对于某些轻度移位的A型骨折或C1型骨折可以采用管型石膏固定或不进行复位的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单纯的胫骨远端干骺端和关节面移位的轴向压缩型骨折很少有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且近年来关于保守治疗胫骨下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数据并不多。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案必须保证损伤三个方面的平衡。骨折包括关节面、踝穴和骨干的顺列、成角畸形和肢体长度必须达到满意的复位;必须保护软组织避免进一步损伤,防止外科并发症;以及骨折必须尽快愈合。
2.1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于低能量损伤,因软组织损伤较轻,伤后6~8h内可行急诊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软组织损伤的 临床表现具有滞后性,谨慎的方法是创伤后7-10d软组织修复后再行手术治疗,软组织修复的标准包括肿胀的皮肤出现皱褶,以及张力性水疱愈合。
2.2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能够较好地整复胫骨远端粉碎的关节面,对干骺端的骨缺损辅以植骨,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制动造成踝关节僵硬。但由于手术需要大面积暴露,对创面周围软组织及骨折端血供影响较大,此外由于此类钢板较厚且必置于内侧皮肤的下方,故要求患肢有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且术后易造成皮肤坏死,创面闭合困难,创面感染,内固定物及骨质外露。不宜用于严重粉碎性及开放性的胫骨下段爆裂骨折。 2.3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
随着外固定支架技术的日益完善,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广泛应用于胫骨下段爆裂骨折的治疗,特别是高能量和开放性的骨折。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一般先采用小切口对合并的腓骨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钢板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的情况下,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干骺端骨折,利用外固定支架的牵开和韧带的整复作用进行复位和固定,在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可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及螺钉或者小支持钢板进行固定。关节面整复不满意时还可通过关节镜进行治疗。 2.4微创技术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是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锁定加压钢板的出现,为微创治疗胫骨下段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微创技术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应尽量减少骨折端不必要的暴露,注重周围软组织的处理,保护骨折端及周围的血供,提高骨愈合能力。
胫骨远端爆裂骨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合理膳食。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X线片能够确诊,必要时CT扫描,判断骨折的粉碎情况。
胫骨下段爆裂骨折,尤其是高能量致伤的胫骨下段爆裂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并且很严重,可以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早期,小腿前内侧皮肤的血运差(分水岭效应),特别是皮下肌肉血管没有分支支配该区域皮肤时,伤口并发症很常见。前内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经来自排动脉和胫后动脉供应皮肤的分支之间进人,所以手术中这些血管大多能保留下来。然而这些血管多因创伤已被破坏,加上手术时软组织切开和骨膜剥离,使术后血肿形成、伤口裂开、皮肤坏死、慢性水肿、阻塞性溃疡和感染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胫骨下段爆裂骨折的晚期并发症通常是骨关节方面的,与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以及软组织剥离的程度有关。主要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慢性骨位炎。骨折块损伤、手术过度剥离软组织以及骨折端分离或者不稳定,均可能损伤骨折端的血供,引起骨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