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肩胛骨体部骨折常见病

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左右,且多发生于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常为多发伤的一部分。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外科 骨外科
  • 需做检查:
    冈上肌肌腱断裂试验  CT检查
  • 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个月
  •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80%
  • 患病比例:
    外伤患者中本病的发病率约0.0065%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疼痛

 限于肩胛部,肩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其压痛部位多与骨折线相一致。

2.肿胀

需双侧对比方可发现,其程度视骨折类型而定,粉碎性骨折者因出血多,肿胀明显易见,甚至皮下可有淤斑出现,而一般之裂缝骨折则多无肿胀。

3.关节活动受限

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以外展为甚;并伴有剧痛而拒绝活动。

4.肌肉痉挛

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等因骨折及血肿刺激而出现持续性收缩样改变症状。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或火器伤引起。

(二)发病机制

肩胛体部骨折主要为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或火器伤直接损伤肩胛骨体部,多为粉碎性骨折,有时亦有横行或斜行骨折,因肩胛骨前后均有肌肉保护,多无明显骨折移位,但须注意有无肋骨骨折或胸腔脏器伤。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外伤史

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2.临床表现

以肩胛部肿胀,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

3.影像学检查

要求清晰的X线平片(前后位,侧位及切线位),大多可获得确诊,对诊断困难者可借助于CT扫描;在影像学检查中尚应注意有无胸部伴发伤,因此,常规而清晰的全胸片是不可缺少的。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肩胛骨体部骨折西医治疗  

1.无移位者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患侧上肢吊带固定,早期冷敷或冰敷,后期热敷、理疗等。制动时间以3周为宜,可较早地开始肩部功能活动。  

2.有移位者

利用上肢的外展或内收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多采用外展架或卧床牵引将肢体置于理想对位状态固定。需要手术复位及固定者仅为个别病例。 

预后  

一般均良好,即使骨块有明显移位而畸形愈合者,亦多无影响。除非错位骨压迫胸廓引起症状时方考虑施术。

肩胛骨体部骨折中医治疗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

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桑枝。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

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鸡血藤、桑枝。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

可用健步虎潜丸,每次服5克,服二次,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黄芪、桑枝,络石藤,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暴力损伤。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X线照片检查,CT扫描和CT三维结构重建可清晰显示肩胛骨骨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以外展为甚。

展开全部